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首页 >> 重生朱棣之子 >> 重生朱棣之子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北宋穿越指南 爹,你穿越明末了 家父汉武帝! 天唐锦绣 血色大明 边军悍卒 特工:我在唐朝纵横天下 奋斗在沙俄 覆汉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 重生朱棣之子全文阅读 - 重生朱棣之子txt下载 - 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10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傍晚。

武英殿之中,父子两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爹,孩儿认真调查了此事缘由,认为除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制之外,还需要提高百姓的生产能力,否则大多数的底层百姓依靠朝廷的预备仓、常平仓与以工代赈,仍然无法对抗灾荒之年。”

朱高煦思索片刻后,郑重其事的回答道。

“本朝预备仓乃是你太祖爷爷独创,为大明的安定贡献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常平仓以及地方上的乡民义仓,岂会无法保障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度过荒年?”朱棣皱眉问道。

他问的并非没有道理,在洪武元年,朱元璋便下诏,令当时的户部尚书杨思义主持在天下各府县建立“预备仓”,贮存粮食,以备灾荒。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之后,大明的预备仓制度逐渐完备,终于出现了史书上记载的情况“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外,府县仓禀蓄积甚丰”。

遇到灾荒后,官府可以将预备仓中的粮食借给百姓度荒,不过等灾年过去后,借出去的粮食百姓要还回去。

于是,大明独创的预备仓为天下的安定,以及恢复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为了在灾荒之年平抑物价,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常平仓。

每年收秋之后,朝廷出钱收购市场上多余的粮食,遇到灾荒之年,平价售出,用来平稳物价,使得底层百姓不至于在灾荒之年无以为继,沦为流民。

为了保障那些无劳动能力的百姓,在灾荒之年不至于饿死,每逢流民增多,朝廷就会下令地方官府开仓赈灾,而开的这个仓便是朝廷在各地组织地方乡民建立的义仓以及预备仓。

另外,为了应对旱灾,朝廷主持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此类工程基本上是官督民造,即史料记载“度工计材,俾父老之习事者董其役。未几二皆成,时其启闭,以禁旱涝。”

除了兴修水利和开仓赈灾以外,大明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主要措施就是以工代赈。

史载“明洪武二十三年,崇明及海门风雨海溢,遣官振之,发民二十五万筑堤”,将灾民附着在工程之上,便可使灾民有事做、有饭吃,不至于为了活命而杀官造反,抢夺粮仓。

由此可见,大明应对灾荒的政策,已经十分完备了,故而朱棣非常不理解朱高煦为何会认为预备仓、常平仓及以工代赈不能让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度过灾荒之年。

“爹,预备仓乃是爷爷创立的天大善政,活民无数,可此制仍存在不足之处。”

朱高煦没有让朱棣久等,直接说出了不足在哪里。

“虽然朝廷出钱买粮,由地方官府建立预备仓储,但是直接管理预备仓的却是乡中德高望重的老人。”

“从秦汉以后,当朝的官府机构只到县为止,即所谓的‘皇权不下乡’,因为县之下的乡村教化、查证调停民事纠纷、收税等管理事务,皆要依靠三老负责。”

朱棣知道秦汉时期的三老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三个人。

《汉书·高帝纪上》云:“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朱高煦接着道:“或许鉴于一人精力有限,故而太祖爷爷设计的预备仓管理制度之中,乡中老人不是一人,而是许多人。当时之所以如此安排,孩儿觉得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为了实现就近赈济灾民之目的,因为预备仓在各县的东、南、西、北四个位置的乡里皆设有一座,而这四座预备仓远离县衙驻地,当地官员鞭长莫及,让年高笃实民人管理,便合情合理。”(出自《明会典》)

“二是老人熟知乡里情况,当年发生灾荒时,他们便可以协助地方官员,根据本乡各户的不同情况借出预备仓之中的粮食施行赈济,多借一些粮食那些真正贫苦的百姓,实现预备仓的最大功用。”

“三是老人在灾荒平息后,可以准确的从各户收回从预备仓借出去的粮食,以此实现预备仓存粮的循环。”

朱高煦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严肃的道。

“即便老人皆是乡中年龄大、有威望的乡绅或地主,可只要是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私心杂念,于是便导致预备仓经常出现粮食腐烂,或发生火灾、被人偷盗等意外情况。”

朱棣闻言之后,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知道朱高煦不会信口开河,所言必然是有事实依据支持。

“你觉得,将各地的预备仓转移到县城之中,仍由乡中老人轮流管理如何?”

朱棣严肃的问道。

“目前,乡中老人之所以大多能秉公办事,一方面是他们本身的道德与威望,另一方面他们身处乡村,其日常举动乡民皆看在眼中,如此一来,他们在管理预备仓时便会有所顾忌。”

朱高煦寻思了一会儿之后,恭声说道。

“因此,若将预备仓搬离乡村,乡民便无法起到监督乡中老人的作用。”

听了朱高煦的分析,朱棣不由得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若指望乡中老人用道德标准约束私心杂念,无异于做白日梦。

若把预备仓搬入县城之中,时日一久,必然会出现乡中老人与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编造虚假户籍,贪墨救灾粮食的情况。

朱棣相信,在山高皇帝远的地界,只怕会有乡中老人将预备仓房侵占成为个人私产。

而那些乡中老人贪墨预备仓里的粮食后,必会想方设法的把亏空落在乡民头上。

到时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百姓还不起粮食而引发预备仓的粮食减少,这将导致灾年无法有效赈济百姓,于是乎灾情变得难以遏制,而百姓更加还不起粮食。

“高煦,你有何建议?”

朱棣一时间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开口询问道。

历史上,就是他下令将预备仓搬离乡村,迁入了县城之中,三十多年后便出现了乡中老人与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的情况。

“孩儿的建议是尽快建立皇家银行,让其发挥作用。”

朱高煦恭声道。

喜欢重生朱棣之子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朱棣之子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将门毒后 重回1982小渔村 诸神愚戏 都市大妖医 我在天牢,长生不死 十里芳菲 灯花笑 仕途人生 踏星 青云仕途 凡人修仙传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过分野 官媛 大魏疯王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我真是大明星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诡秘之主 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 
经典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唐人的餐桌 逍遥四公子 寒门崛起 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 两界穿梭:倒爷的享受生活 1627崛起南海 佣兵1929 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大雪满风刀 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 民国之谍影风云 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赘婿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三国:开局武力拉满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开局官府送老婆,我娘子竟是女帝 
最近更新我执天下 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 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 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 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射十万火箭! 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 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 逍遥紫衣侯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 抄家流放,开局送我四个美娇妻 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 不良锦衣织罗网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 重生朱棣之子txt下载 - 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 - 重生朱棣之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