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不眠夜。徐家兄妹的心性修为尚可,在这种焦灼的也静得下心,入得了定,不做无意义的内耗。养精蓄锐,以待天时。徐恒良知道,既然徐知若说明日有转机,那明日一定有转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转机竟是个70多岁的老人。
凌晨,联合国秘书长的专机UNO-001降落了阿里什国际机场。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参加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开罗和平峰会之前,决定亲自前往拉法口岸,这个封锁了加沙成千上万人救命物资的火线前看个究竟。机舱门开启的瞬间,寒风裹挟着沙漠的沙粒扑面而来。他步下舷梯,手攥舷梯扶手,指节发白。
加沙的报告早已被他翻得卷边,每一页都浸透了绝望。拉法口岸的封锁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让加沙的苦难雪上加霜。自己虽然身为联合国秘书长,四处奔走呼吁,却也是于事无补,难有作为。世界依旧野蛮,国家之间看的也终究还是利益和武力。
乘车转场陆路,此时的凌晨正处于最为黑暗的时候,恰如现在加沙残酷的处境。六辆白色的丰田陆地巡洋舰,车身上巨大的“UN”字母在车灯的照射下,显得苍白而孤独。两辆埃及军方的装甲运兵车一前一后,将其紧紧夹在中间。车队是沉默的,只有轮胎碾过砂石路面的单调沙沙声,以及无线电中偶尔迸出的、夹杂着静电的阿拉伯语指令。
车队在坐标30°58′N, 34°20′E处的临时军检点停下来接受最后一道安检。这里也是文明世界的最后一道岗哨。一名埃及情报总局的高级官员登上了古特雷斯的一号座驾,在狭小的车厢内汇报着口岸的实时态势。听着简报,古特雷斯的心情更沉重了些。以色列方面要比他想象的更加难以言喻,至此他不禁对自己将要面对的感到担忧。
当车队最终抵达“零公里”缓冲区时,古特雷斯透过防弹车窗向外望去,心脏猛地一沉。果然,一切纸面信息都无法比拟亲眼见证的震撼。
一百七十五辆载重卡车,浩浩荡荡地排列成五列纵队,静静地匍匐在埃及拉法海关北侧的停车场上,如同由时间冻结的雕塑。车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沙尘,诉说等待的之漫长。它们距离那扇决定生死的门,只有短短四百米。四百米。一个职业运动员冲刺只需不到一分钟的距离,此刻,却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天堑。
根据报告上所记录的,这一百七十五辆卡车,分别有:四十八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水车,每一辆都装着5544瓶1.5升的饮用水;五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应急粮车,一百吨即食口粮;还有十二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医药物资车。这些救命的资源,全部被以色列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
古特雷斯推开车门,一股混杂着柴油、尘土和某种难以名状的焦灼气息瞬间涌了进来。他迈开步子,没有随从环绕,只有几名安保人员远远地跟着,与第一排卡车的司机逐一握手,他们的手粗糙、有力。掌心因长久的等待而沁出冷汗,衣裳虽不算脏,但也说不上干净。很明显长时间的等待,让这些卡车司机的处境也很困难。
他登上UNICEF的第三号水车。车厢的封条完好无损,像一个未被拆封的、关于生命的巨大礼物。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黑色记号笔,弯下腰,以近乎虔诚的姿态,在冰冷的车厢铁皮上一笔一划地写下:“UN 2023-10-20”。他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这些车辆物资送进去。
辞别这些人,他来到埃及海关的临时指挥帐篷。并与埃及情报总局副局长 Ayman M,以色列 COGAT联络官 Col. Tal H.(视频连线),以及美国中东人道特使 David Satterfield(电话)进行磋商谈判。
帐篷里灯火通明,空气却比外面的沙漠寒冷几分,混杂着浓咖啡、电子设备散热和无声的压力。这里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最前沿的指挥所。桌子的一方,是埃及情报总局副局长艾曼·M将军。屏幕右上角,以色列“领土活动协调处”(COGAT)的联络官塔尔·H上校的图像微微抖动,信号似乎并不稳定。而来自华盛顿的声音——美国中东人道特使戴维·萨特菲尔德,则通过一部加密卫星电话接入的。
古特雷斯没有寒暄,直抒胸臆。
“今天二十辆,明天五十辆,后天一百辆。”
古特雷斯的声音不高,但一个字一个钉,铿锵有力。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人道的底线。
埃及方艾曼将军没有多言,只是将一份手写的清单推到桌子中央。那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急促。
“车辆编号EG-113至EG-132,”他用指尖点着纸面,“司机姓名、国籍、身份证号、血型和紧急联系人,一应俱全。每辆车都配备了GPS实时回传码流。我们的条件是:四十八小时内必须空车返回埃及境内,否则,我们将视其为‘滞留危险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巴别塔编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巴别塔编年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巴别塔编年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