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必要多提一嘴,我们在网上查询瓷砖的资料,弹出来的信息都显示瓷砖是在4000年前的埃及发明的。这里且不论古文明埃及是否真实存在?就问埃及出土了多少件瓷砖,博物馆又保存了多少件13世纪到16世纪的瓷器?毛都没有,也好意思说瓷砖是你发明的?既然西方文明那么发达,烧瓷砖工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在康熙年间,派一个叫殷弘绪的传教士,打着传教的名义,跑去景德镇偷学陶瓷技术?你们自己不是能烧吗?)
担心又有人拿瓷砖堪比皇宫的事做文章,李弘贞一上来就把价格报出来:
“王公公不必大惊小怪,这样一块瓷砖的造价,才十几文钱而已。之所以能做到严丝合缝,是因为用一种特制水泥把缝隙填平。”
“那你一楼为何不贴瓷砖?”
“惭愧,当时的瓷砖还没烧出来,就随便搞搞。”
徐元泰这时说道:“有没有剩余边角料,取来给本官看看。”
李弘贞回了声“有”,然后从阳台角落拎来几块瓷砖,分给他们看。
王安曾经主持过皇宫修缮,对建筑材料了如指掌,皇宫一砖一瓦都是御用的极品,造价极高。
然而眼前这块光滑如玉的瓷砖,竟然能打破价格壁垒,大量地铺在民用住房上。
这谁受得了?
“你不会是怕咱家弹劾你奢靡无度,故意瞒报价位吧?”
这话,让李弘贞相当郁闷,回头狠狠瞪了汤显祖一眼。
都怪你这个老毕登带节奏。
“卑职不敢欺瞒公公,您手中这块瓷砖,造价确实才十几文钱。王公公若还是不信,卑职可以带您去烧瓷工坊查看账簿。”
这时,窦之舟替李弘贞辩解道:“王公公,您可能长时身在京城那种物价高昂的地方,对本地物价不太了解。烧制这种瓷砖的工艺其实一点也不难,只需一点高岭土,正面涂上釉料,只需两天时间一炉子就能烧出上千块瓷砖。因为是量产,而且高岭土又是就地取材,所以价格上被打下来也是情理之中。”
王安这才释然道:“如此说来,若把这种瓷砖运出深山,拿到京城、江南、两广地区去卖,那岂不是要赚得盆满钵满?”
窦之舟戳了戳李弘贞的后背,徐元泰又朝他眨了眨眼。
李弘贞隐约明白了什么意思。
之前就听窦之舟说过,万历皇帝花钱大手大脚,整天想着克扣官员的俸禄。
再把钱用来买鸦片、买珠宝首饰讨好郑贵妃,而且万历皇帝乱七八糟的爱好还一大堆。
要是让王安知道卖瓷砖赚钱,估计明年会派太监来收税。
于是李弘贞只能这样忽悠:“王公公有所不知,铁冶所烧制的瓷砖,目前都不够本地使用,哪里还能往别处卖呀?即使将来修通了道路,那运出去卖也得算上脚夫的费用,总体而言也赚不了多少呀!”
王安明了,便不再过多打听。
而后李弘贞带了众人上了三楼天台看了水箱,又参观了整座房子的装修。
之前因为屋顶的造型,李弘贞跟窦之舟发生过一场激烈辩论。
所以李弘贞放弃了实用主义,把三楼的屋顶改为坡型。
不过也不是全改,而是将一部分改为天台,用来放置水箱。
现在的房子大致如图。
另外有了瓦片结构的屋顶,也安装透明玻璃来采光。
看完了房子,最后才去参观位于山顶的水库。
水库原来的位置是一片矿床,窦之舟接受李弘贞的建议,搞来几十吨火药将其炸成一片洼地。
然后用水泥修建了一条引水渠,把山泉水引到水库里来。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就把水库填满了。
如果担心水溢出来,完全可以把引水渠的水阀关上。
看完了水库,王安深受震撼,也十分佩服这些地方官的治理能力。
如果是用山沟洼地来蓄水的话,时日一久肯定会决堤,继而引发泥石流。
要是矿山的话,就不存在这种隐患的问题。
如果担心水溢出来,完全可以把引水渠的水阀关上。
再看建在水库岸边的供水处理工坊,这里固定着几十条赤铜水管,另一头遍布在山下的村镇,水管利用虹吸效应,将水流向家家户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