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且单问你,公孙瓒三路大军来势汹汹,你说哪一路才是主力?”
郭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依我之见,必然是渤海郡一路。”
众人一怔,大家虽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都没有态度如郭嘉这样笃定的。
反正就是猜测的八九不离十,但谁敢打包票呢?
“何以见得呢?”袁绍问道。
“诸位且听我细细道来,渤海郡与中山国地处偏远,并非冀州牧平日防守之重点所在。
而河间国乃冀州之门户,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韩馥必然会在此处布置重兵。
公孙瓒此番前来,其目的并非单纯攻城略地,乃是另有图谋,所以其主力绝不可能置于中路。
那就只剩下中山国和渤海郡。
若其大军前往中山国,难不成是要翻过太行山去攻打匈奴不成?
此路于他而言,并无太大战略意义。
但是,只要攻下渤海郡,便可将青州与冀州分割开来。
如此一来,公孙瓒既能够侧击冀州,又可随时转攻青州,进可攻退可守,实乃上上之策。
故而,渤海郡一路,定为主力。”
众人听闻郭嘉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顿时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是。
袁绍想了想,看向荀谌,道:“军师,这边劝说韩馥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君了!”
“敢不效命?”荀谌神色肃穆,双手抱拳向袁绍施了一礼后,当即便点了袁谭、逄纪等人。
袁绍自然无有不允。
他自然明白袁谭去,并不是因为袁谭能力强,而是因为他是大公子,可以有所保障。
这个正如历史上的高干一般......
一时安排妥当,荀谌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此次劝韩馥让冀州之事,实乃重中之重,关乎我军之宏图大业,决然不容有半分差池。
袁谭公子,你身份尊贵且处事机敏,在财物打点与承诺保证方面,定要多费心思,施尽浑身解数,以安韩馥那颗惶恐不安之心。
唯有让他真切感受到我军之诚意与优厚条件,此事方有成功之望。”
闻言,袁谭微微颔首,神色凝重而庄严,沉声道:“荀先生放心,我自当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定不负主公与先生所托。”
荀谌又转头望向袁绍,眼神中透着深思熟虑后的沉稳,进言道:“主公,若要顺利接手冀州,平稳过渡,仅靠我等之力尚显不足。
还需在当地寻觅几个德高望重、声名远扬之人相助,如此方能让冀州之军民更快地归心于主公,使我军在冀州之根基稳固如磐。”
袁绍略作思忖,随即大手一挥,全权托付道:“此事便全权交由你负责,所需之人力物力,无论多少,皆可自由调配,务必达成目的。”
随后,众人将话题自然而然地转至如何对付公孙瓒这一棘手难题之上。
袁绍安然端坐于营帐的主位之上,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抹意味深长且胸有成竹的微笑。
这时,注意到袁绍神色的许攸,出列开口道:“诸位,我有一个计策,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对付公孙瓒。”
闻言,陶洪丘不由得骂道:“你有妙计,还不早说!”
“诸位莫急!”许攸掐着胡须,在人群中走了一圈,这才慢悠悠的说道:“黄巾贼如今在青州兖州之地集结,有众四十万。
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水猛兽,其势汹汹,所到之处,百姓惨遭涂炭,苦不堪言。
我等与其留着他们在那肆意祸害,不如巧妙施计,将其引入渤海郡,让他们与公孙瓒相互争斗,彼此消耗。
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言罢,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与睿智的光芒。
众人乍闻此计,先是微微一愣,似乎有些出乎意料,然片刻之后,便纷纷开始细细思索其中精妙之处。
陶洪丘率先反应过来,不禁抚掌大笑,笑声爽朗而豪迈:“此计甚妙啊!
哈哈,那四十万黄巾贼,虽说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然其人数众多。
就算不能彻底将公孙瓒击败,也定然能够死死拖住他,让其深陷于这混乱的战局泥沼之中,自顾不暇,无力他顾。
届时,我军便可悠然自得地坐收渔翁之利,此乃天赐良机也。”
华歆亦微微点头,手抚长须,一脸赞同地说道:“不错,此计甚合兵法之道。
且我军只需付出些许粮食,便可驱使其为我所用,此乃以小博大之举。
可假意表他们为渤海郡守,给他们一丝虚幻的盼头,他们定会为了这所谓的前程卖命。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妙哉妙哉,真乃神机妙算。”
许攸见众人皆对自己的计策表示赞同,心中甚是满意,遂再次迈着沉稳而自信的步伐在营帐中踱步,悠然说道:“主公可书信几封,我自当亲身前往,与黄巾贼渠帅联络,许以重利,晓以利害。
他们如今正缺粮少食,犹如困兽一般,听闻我军所提出的优厚条件,已是心动不已,蠢蠢欲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兴汉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三国:兴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