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前夜种种,田都自知终生难忘。
闻听旧事,刘博不禁脸色微红,回应:“此事本王心中自有分寸,心中自明。”
“此行…尚需追查燕国余脉踪迹。”
自然,二者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番推托。
燕国王裔线索稀少,徒劳搜寻实如寻梦。
更不用提,高句丽王朝觊觎燕氏正统已久,意图占据辽东与辽西。
一番客套问候后,刘博告辞离去。
时间不容虚度。
随即,刘博率队,径直朝武关方向疾驰而去!
此刻,咸阳宫。
一黑袍卫士乘快马进入禁宫。
大殿内,始皇帝眉头紧锁,刘高及李斯均侍立一旁。
“孔甲老朽竟说要离京?”
孔甲初时行动受限制于咸阳。
随后添加了刘博的庄园作为活动范围,然而仍旧不得跨出咸阳门槛。
此系始皇帝下达之禁令。
否则,这位儒学领袖若置于外,必易引动荡。
然则现下,此人居然力主出京。
其中必藏隐情。
刘高回答道:“陛下,孔甲声称,陛下称病不见他面,更不肯交予其印刷完之书卷。”
“他意欲赴辽东探访弟子刘浪。”
始皇帝内心满是苦楚,如今大乱将至,怎能让书籍外流?
然又不便责怪对方,毕竟出于对儿子的关切。
一时之间,始皇帝倍感困扰。
此时,李斯插言道,“陛下,微臣认为允准孔甲寻找公子浪或无大碍…”
当诸界动荡,幽影与晨光交织之时,辽东之地蛰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此地非比寻常,乃龙腾虎跃之所在,公子浪便隐身于斯,运筹帷幄。其武略天成,自不必言,然其在经纬文道之上,则显孤芳自赏之姿。此番,儒门学问或可补缺,实为所需也。
闻言,李斯话语落定,身旁刘高如遭五雷轰顶,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凝视此人。秦始皇帝亦是龙颜微变,心中泛起涟漪,奇哉,怪哉!
何人敢小觑李斯?他不仅是大秦帝国左辅星曜,更是法家泰斗,威震八荒;孔甲又何许人也?乃儒学宗师,礼教之魁。两派素来如水火不容,争锋相对之下,几番剑拔弩张。刘博者,几近大秦王朝继承者之尊,其所倾向学术派系,足以定调江山社稷之根基。李斯非但未起杀机,更显海纳百川之胸襟,此等宽厚,世人鲜有能及。
今朝之事,却如晴空惊雷,匪夷所思!
“汝可知晓此番言语意味几何?”
秦始皇帝面露异色,质问声穿透寂静。
李斯深知语惊四座,然而忆及与刘博对谈,心中波澜再难平静。遵照刘博之谋略,法门有望恒远流传。彼一时的个人得失,相较于整个法门长盛不衰之愿景,皆化作渺小尘埃。此等格局之下,自己若能辅助刘博成就霸业,既能享当世之权柄,亦留万古之美名。故此,在那片烟波浩渺之地,毅然决然推举刘博为大秦真命天子之举,实乃心之所向,势在必行。
李斯目光坚毅,回道:“陛下明鉴,臣言出自赤胆忠心。”
始皇帝眸光流转,细量李斯之态,随即淡然开口:“既如此,刘高啊,速传朕旨意,告知孔甲那朽老,他该踏出咸阳古城矣。”
刘高领命而去,稍有踌躇,犹犹豫豫道:“公子浪身份……该如何处置?”
秦始皇笑而不语,神秘莫测道:“仅需嘱咐孔甲,勿提及朕便是。否则日后那些经文,概不相赠。”
“诸般智者,自有应对之道。”天地间的智者无数,偏多自困于智计深渊。刘高闻言,疾步离去,很快便抵达那位面带疲惫的孔甲面前。
“孔夫子,陛下示谕,准君西行。”
刘高传达旨意,语毕旋即转身消失于视线之外。
孔甲闻之,愕然半晌。他曾多次恳请觐见始皇帝,皆石沉大海。岂料今日,圣上不仅应允其请求,且条件奇特。然这并非障碍,关键是:他终于能够奔赴辽东寻觅刘博!
深吸一口气,孔甲顿感释然。昔日欲拥刘博为尊之策败走麦城,令他内心愁云惨淡。而今,风雨欲来之际,儒门需把握天赐良机。此时此刻,该让刘博领略自己儒宗地位。
老矣的孔甲,心系儒家兴衰,寄厚望于刘博,未来漫漫征途,儒家于乱世中谋生存之重任,亦将落在其肩头。至于刘博最终选择大秦帝国抑或另辟蹊径,一切尽在他自身抉择之中……
旋风般,孔甲离开此地,与此同时,一匹疾风骏马匆匆穿梭,与之擦肩而过,急速驶入巍峨皇城之中。
在宏伟的宫殿内,千古第一帝王秦始皇早已收到了刘高的秘报,嘴角泛起一丝微妙的笑意:“孔甲就这样径自离去?哼,连半句谢恩都不留。”
“不过,看在他一心挂念浪儿的情面上,暂且由他吧。”
此刻,秦始皇心境欢畅,孔甲此次的果断抉择昭示了他的忠诚与决心,这意味着儒家掌门之位已稳若磐石,归于浪儿之手。
农者宗师,医学圣贤,以及孔门大儒,三位领袖之座已定如山。何等快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大奉以诗问道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在大奉以诗问道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