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549个虫洞在不远处弥合,最后一丝诡异的空间波动消失在传感器之上时,ST-143战斗群所在的轨道宙域,并未迎来预想中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宁静。
因为这种“虚假的宁静”早在十几分钟之前,便被第一秩序方指挥官多尔曼上校给主动下令打破了:在探测到如此之多、如此之近的人造虫洞开启后,多尔曼第一时间便下令战斗群即刻发动攻击。
通过虫洞进行FTL,虽然少见,但在军校时期就熟读《银河系战争史》的多尔曼也略有耳闻。他知道故乡银河并非没有文明拥有过此类远距离超光速技术,只不过与在已知空间主要文明势力范围中绝对主流的超空间跃迁航法相比非常少见罢了。
现在在这里,在这个远离故乡河系不知多少光年的地方第一次实际目睹能够制造虫洞进行跃迁的异族势力,多尔曼却已经无暇感慨,而只能是第一时间就命令麾下舰队抢攻。
虽然从刚才短暂的遭遇战与后来开拓部护航舰队提供的相关情报来分析,这些异形在正面作战中大概率还不是第一秩序舰队的对手,但那种前所未闻的隐匿和干扰技术以及远超勇毅号战斗群的庞大数量还是让多尔曼感到压力倍增。
而为了不在之后陷入数量上绝对劣势的反包围战,利用虫洞FTL入场时间慢、敌方舰队大阵型尚未展开的一点间隙率先攻击,以求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迟滞敌人组织,便成为了多尔曼此刻的唯一选择。
总而言之,战争,从一开始便以一种始料不及的激烈程度展开了。
380万公里,约合12.67光秒、0.21光分——这个距离下勇毅号战斗群发起的任何攻击都无限接近字面上的“转瞬即达”,但在涡轮激光炮组成的亮绿弹雨瓢泼向敌人之前,敌阵中亮起的第一缕代表死亡之辉光的始作俑者却另有其人。
答案显而易见。
比舰炮还快的攻击源头,来自于那些小小的星际战斗机。
敌人大军压境时,在战斗群脱离超空间的第一时间就被释放出去的13个航空兵中队正以警戒搜索态势分布于以勇毅号为中心点2.5光分距离之内的宇宙空间中。
而位于战斗群正上方第五象限执行警戒搜索任务的第132航空联队396、397战斗机中队与399轰炸机中队就这么“碰巧”处于展开虫洞的敌舰队主力阵中。
作为整个战斗群配属的唯二两个完整航空联队之一,132联队是一个纯粹的战斗单位,3个战机中队+2个轰炸机中队的配置让其成为战斗群的“刀尖”,而那些驾驶新型战机的飞行员们则是让“刀尖”锋利的关键。
更何况,得以有资格驻扎于旗舰勇毅号内,这本身就是一种“精锐”的证明。
在不久前的遭遇战中,由于旗舰的沉着应对加之偷袭之敌很快便被消灭,作为警戒线铺撒出去的航空兵战力并没有获得与敌人交战的机会,这让这些自诩为“骄子”的飞行精英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要知道哪怕是在等级最森严、军队内部教条主义最盛行的帝国时期,TIE战机的飞官们也是出了名的以“疯狂”、“激进”着称,到了不再压制士兵能动性的第一秩序时期自然是不遑多让——那句早年间从反抗军同盟舰队中流传至银河系大众的名言生动形容了这一点:“开TIE战机的全都是疯子。”
这其中固然有对TIE战机早期型号缺少必要性防护的嘲讽,但同样佐证了TIE飞行员悍不畏死的勇气与冒险精神。
如今,这样一群精神上与他们的帝国前辈们一脉相承、却拥有更严密的训练与更先进机体的“疯子”们,在发现敌舰就在其咫尺之间出现之时,第一时间便选择了主动发起进攻。
极近的距离让机群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极其舒适的攻击位置,399中队的TIE/SE轰炸机立刻便以两个波次(各6架)的打击编队,在397中队的护航下向距离最近的一艘敌军战舰逼去,而396中队的16架TIE/HU“狩猎者”则全队扑向稍远距离的另一艘敌舰。
这艘被TIE轰炸机盯上的敌军战舰刚刚穿过那如裂口般,闪耀着暗紫色诡异光芒的虫洞,那约莫比先前的偷袭者大上两倍有余,但同样狰狞的舰体上仍然不时闪过暗紫色电流。
“小心点,是艘重巡。”
通讯频道中响起了中队长的提醒,为了保险起见,他将亲自带领第一波次先行攻击,如果一击不中,紧随其后的第二波次将为目标补上“最后一刀”。
中队长座机。
不需要盯着传感器屏幕,中队长就能直接透过座舱看到前方空域许多尚未消散的紫色光点,他知道紫光每闪烁一次,敌舰的数量就会增加一艘。
上次看到这么密集的战舰编队还是新兵时期在弑星者基地轨道上举行的阅舰式...但此刻他早已无暇再多作感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凯洛伦,开局半艘至高无上号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凯洛伦,开局半艘至高无上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