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谕彻底地改变了金陵官场的态度,主战派大势已去。用后来刘啸昆的话说,既后悔又慨叹又不得不佩服:“师鹤徵年纪小,却是成大事的料。出其不意,劫其统帅,三两天工夫,底定汤山,才是最有效的办法——我呢,舍此不图而称兵犯上,一经胶着,旷日持久,就要落败了!”
何止他?
十一月的清晨,汤山风和日丽,总座和他的孙子一齐步行出了公署大楼。
无数人等候在楼外,无数双眼睛盯住他们。
或者说,盯住他。
这些都是支持他的人。
师鹤徵目光一一滑过卫彦人、卫介人、谢泽强、雷戡、林成……《靖氏大传》里这样写道:“他一言不发,其他人也一言不发,彼此含着眼泪微笑着……梦境一般地,新的南方诞生了!从中原大战后,南方崎岖不平的道路终于走到了尽头,揭开了新的一章!”
八项政治主张通过,年轻秘书发表的讲话振奋人心:“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希望和平,然不惧应战;我们抗击外侮,哪怕牺牲到底,绝不侥幸!”
当夜,无数人点着火把、高扬着五色旗走上街头欢呼游行,在金陵、在上海、在广州,人们欢呼着,对“师鹤徵”三个字,形成前所未有的热潮。
而此刻,他只是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沉静步姿,走过大家面前。
虽然他还是微微落后总座一步。
可是谁都知道,这个年轻人,振翅即将冲天,未来不可限量。
就像他当年翻开《圣经》,第一句话读到的:
Quoniam tibi est regnum ,et potestas ,et gloria in saecula.
天下万国,普世权威,一切荣耀,永归于你。
喜欢凤徵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凤徵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