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教授,李博士。”张启明看向两人,严肃道:“你们都没有错。
毛熊的技术追求极致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某些特定领域无与伦比。
而米国的思路,更适合商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但我们现在,既不是纯粹的毛熊模式,也不是纯粹的米式道路。
我们走的是苍穹之路。”
张启明说着,站起身走到一块巨大的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是在最短时间内,用可控的成本,发射足够多的卫星,组成我们自己的导航星座。
所以,一切技术的取舍,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
张启明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坐标轴:
“Y轴是性能,X轴是成本与时间。
我们要找的,不是性能的最高点,也不是成本的最低点。
而是这个区间内,最适合我们现状的最优解。”
张启明将记号笔丢在桌上,看向伊万:
“伊万教授,你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对大型火箭、重型载荷和某些特殊材料、发动机的深刻理解。
我需要你们成立一个先进推进与材料实验室。
不要局限于复制能源号,而是集中精力,吃透它背后的设计原理,
比如你们独有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
想办法把它降维,应用到我们下一代中型火箭“苍穹4号”上面,提升其入轨精度和运力。
同时,你们掌握的耐高温合金、特种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解决我们火箭心脏问题的关键。”
喜欢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