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嘉处理仙林镇的事情,隔天又来到了江宁府东团练使驻所。
此地已经有句容、丹阳两县之兵。
去年救了大火,皇帝李璟念李从嘉练兵有方,救火勇猛,赏赐2000兵额的军饷!
可以掌兵合计2000人,再加上他自留800兵,操练恩养,合计兵卒3000。
临走时候交给李雄等人练兵。
李从嘉来到驻所内,远远士兵们操练喊声。
“齐步跑。”
“行而止!”
在晨曦初露的时刻,的校场已经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气息。
李从嘉身着玄黑甲,登上校场高台,看着江宁府东团练兵约有3000人。
“今日点卯,请众将军依次报到。”
李雄最先走出,高声喝道:“李雄领长刀步兵800人,报到!”
众将军一次报数喊着。
吴翰领弓弩兵500人。
马成信、马成达领大盾亲兵各200人,合计400人。
莴彦、宋克鹏、林益领骑兵各100人,合计300人。
沙万金领长枪兵300人。
张璨领大斧兵300人。
谢彦质领工程兵200人。
潘佑、董蒨、张泌后勤兵200人。
将士们报数的喊声一个比一个响亮。
李从嘉看着众人环视一圈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跟我经历过朗州大战,都是我的兄弟袍泽。”
“今天我再次郑重承诺,只要你们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我将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
“众位将军,兵额必须实报实说,不许吃空饷,若让我查到有吃空饷的,必将严惩不贷。”
“遵命!”
这个时代的兵,如果报1000人,实际上可能只有800多人,剩下200多兵额的缺口都有将军吃空饷喝兵血。
李从嘉奉行高薪养廉。
名额数量越真实,越是精兵。
三千士兵整齐地排列成方阵,犹如铁壁铜墙一般,静默无声,只等着指挥官一声令下。
校场中央的旗帜随风飘扬,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训练助威。
后两个兵种是李从嘉设置安排,主要为辅助兵种。
工程兵驱动民夫,挖掘战壕,建立防御工事,安装攻城器械。
主打技术兵种。
后勤兵则是包含了医疗兵和食物保障,以及监军统计战功人员。
他们都具备一定实战能力。
李从嘉设置这两个兵种,也是因为实战中需要,以前都靠民夫来完成,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还是为了打造精兵!
“开始操练!”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响起,训练正式开始。
士兵们立即动了起来,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和训练科目迅速展开行动。
骑兵们跃上战马,挥舞着长枪,在教官的带领下绕着校场奔跑,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步兵则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格斗、队列变换以及盾牌与长矛配合的演练;
弓箭手们站在指定位置,拉满弓弦,瞄准靶心,一时间箭如雨下,射向远处的目标。
教官们骑着快马穿梭于各组之间,大声呼喊着指令,纠正士兵们的动作,确保每个战士都能达到最高的训练标准。
他们的声音坚定有力,回荡在整个校场之中。
偶尔,教官会停下来,以身作则,激励士气。
士兵们的脸庞被汗水浸湿,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松懈或疲惫,只有专注和坚定。
每一次挥刀、每一回转身、每一个步伐,都展现出了高度的协调性和纪律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落在每一个士兵身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尽管训练强度很大,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在这片土地上。
李从嘉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能养育家人。
操练持续到正午时分,当最后的号角吹响,宣布上午的训练结束时,三千士兵依然保持着严整的队伍,接受指挥官的检阅。
校场四周,观礼台上的官员和将领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期待。
他们深知,这些士兵是李从嘉的脊梁,是仙林镇重要力量。
而在远方,那面迎风招展的李字旗帜似乎也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
跟着主公走。
他就是所有人旗帜和方向。
当众人演练完毕后,大兵散去。
李从嘉把一众,营长,都头留在驻所中。
“最近可有什么事情要汇报?”
林益和宋克鹏上前行礼汇报道:“主公去年派我二人到螺城,寻找稻子种。”
我二人,跨越三国,历时一年,找到了一种水稻。
“占城稻!”
“此稻米具有耐旱早熟的特点,而且高产,适应性强。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极为高产。”
“我们还特地从螺城带来了几名种植水稻的老农。让他们来到了江宁城。”
“好,生长周期有多久?”李从嘉追问道。
林益说道:“90-120天,就可以成熟,只要播种得当时机掌握好,一年可以做到三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