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听闻曹皇后的回答,心中不免有些无奈。他深知曹皇后的顾虑,只是此时的他,确实需要有人能给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于是,他起身离开福宁殿,又匆匆赶往苗贵妃的宫殿。苗贵妃乃是徽柔的生母,在这宫中,她对徽柔的疼爱无人能及。
赵祯见到苗贵妃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次讲述了一遍,然后满怀期待地看向苗贵妃,希望能从她这里得到不同的答案。苗贵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与期许。在她心中,一直盼望着女儿能找到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就如同她与赵祯一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最终结为连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她深知女儿对曹评的心意,也明白一段美满的姻缘对女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苗贵妃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坚定地说道:“官家,臣妾以为,徽柔与曹评情投意合,若能结成连理,往后的日子必定幸福。臣妾不反对这门亲事,只盼着女儿能得偿所愿,一生顺遂。”苗贵妃的话语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与期望,希望赵祯能成全女儿的这段感情。
赵祯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不舍与忧虑,缓缓说道:“徽柔啊,倘若真的嫁与曹评,恐怕往后你我想要再见徽柔一面,可就难如登天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无奈,那语气好似在诉说着一件既定的、令人痛心的事实。
苗贵妃听闻此言,心中一愣,脸上瞬间浮现出疑惑之色,忍不住问道:“官家,这是为何?曹家不也住在东京城里么?平日里想见上一面,怎么就会难了呢!”她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不解,实在想不明白赵祯话中的深意。
赵祯看着苗贵妃满脸的疑惑,知道此事瞒不过她,便将金帅所提出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曹评将作为先锋营出征高丽,到战后假传战死的消息,再到安排徽柔秘密前往高丽与曹评团聚,以及曹评日后将镇守高丽的种种细节,毫无保留地讲述给苗贵妃听。
苗贵妃听完,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她一直以为,即便徽柔与曹评成婚,好歹还能在东京城,母女俩想见便能相见。可如今听闻这个计划,才意识到一旦成真,女儿便要远渡重洋,去到那遥远的高丽。她只有徽柔这一个女儿,平日里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舍得她远嫁他乡,从此母女分离。
然而,她又何尝不明白女儿对曹评的深情,也深知一段美满的婚姻对于女儿的重要性。她渴望徽柔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相伴一生,幸福美满。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心中纠结不已,如同被一团乱麻紧紧缠住,不知该如何解开。一时间,她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赵祯,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神中满是挣扎与迷茫。
沉默良久,苗贵妃简单思索了一番,缓缓开口说道:“官家,此事太过重大,牵涉到徽柔的一生幸福。臣妾觉得,不如还是让徽柔自己来选择吧。毕竟,日后的路要她自己走,若强行替她做决定,只怕她日后会心生怨怼。我们做父母的,终究还是希望她能过得开心啊。”苗贵妃的声音微微颤抖,其中既有对女儿未来的担忧,又饱含着对女儿的尊重与疼爱。
赵祯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神情,缓缓说道:“嗯,也好,此事关系徽柔终身,就让她自己拿主意吧。你去问问徽柔,看她究竟作何想法,再来告知朕。”说罢,他便转身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此刻,他的脑海中思绪万千,既有对女儿婚事的担忧,又牵挂着金帅提出的军政分家之事。
金帅所提的军政分家之策,在赵祯看来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必须谨慎对待。他深知,这一举措若要推行,必定涉及朝廷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权力格局的变动。于是,他决定叫来几位朝中关键官员,一同商议此策的可行性。时间紧迫,容不得他在此过多停留,便匆匆离开了苗贵妃的宫殿。
太子府那幽静的书房内,赵宗实正伏案审阅着一些文书。这时,一名侍从恭敬地走进来,呈上一份拜贴。赵宗实放下手中的笔,接过拜贴一看,原来是梁国公的邀约,约他到东京城一处酒楼相见。赵宗实微微一愣,随即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心里明白,梁国公此时邀约,必定有所图谋。略作思索后,他对着送信的管家说道:“回去告诉梁国公,就说我定会准时赴约。”管家领命,转身退下,匆匆离去。
在东京城一处略显偏僻的酒楼里,有一个布置颇为精致的包厢。此刻,梁国公正焦急地在包厢内来回踱步。梁府如今可谓是陷入了低谷时期,自从兖州案爆发,梁府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牵连与打击,往日的风光不再。官家对梁府的态度也愈发冷淡,梁国公心里清楚,官家恐怕对他已经失望透顶。而反观太子赵宗实,虽然在朝堂上根基尚不稳,但毕竟是未来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潜力巨大。在这局势变幻莫测之际,梁国公认为,此时正是抱住太子这棵“大树”的绝佳时机,说不定能借此重振梁府昔日的辉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剧组街溜子咋还穿到北宋知否剧了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剧组街溜子咋还穿到北宋知否剧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