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寿成殿,刘辩前往高庙。
鲍信、王黑、典韦等随从。
高庙位于北宫东侧,前庙后寝,设神厨、斋宫、献殿等一众功能区。
高庙主祀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还有一些出彩的先辈能够配享。
左昭汉文帝刘恒,右穆汉武帝刘彻。
东西厢有惠、景、昭、宣、光武、明等十二帝。
此外,高庙中还供奉着部分臣子。
萧何、张良、曹参配享牌位,世祖光武帝在此设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等人的画像悬在其中。
刘辩今日的主要目的地,位于高庙正殿东侧廊房。
门前股肱千秋匾,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步入其中,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心金丝楠木神主萧何位,张良萧何牌位分立左右。
刘辩抬袖伸手,弯腰作揖。
鲍信等人随着他的动作行礼。
之后,刘辩调转视线,往另一侧看,是被成为云台阁的地方。
廊房被分为两部分,北三间为牌位区,南四间是云台二十八将位置。
他继续前往,以邓禹、吴汉为中心,其他东汉开国功臣的画像依次排开,每像下刻功臣战绩金文。
刘辩正对着云台二十八将的画像肃然行礼时,韩暨匆匆赶到,不敢惊扰,噤声跟着躬身一拜。
待刘辩直起身,目光依旧流连于那些功臣的画像时,才注意到身后的动静,侧头见是韩暨,露出笑意。
“韩卿来了。”
韩暨连忙上前几步,躬身请罪,“臣姗姗来迟,陛下久候,请陛下恕罪。”
刘辩摆了摆手,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那些画像上,“韩卿,你看这些云台功臣,随世祖皇帝重振汉室,功勋卓着,得以画像于此,享后世香火供奉,你说,朕能否效仿世祖旧事,亦将本朝之功臣良将,择其贤能卓着者,画像供奉,使之名垂青史,享千秋香火?”
韩暨浑身一抖,这事是影响后世万代的,他斟酌着用词,谨慎答道:
“陛下励精图治,麾下文武英才济济,皆有为国效力之心,若能效仿世祖旧制,择其功勋德行出众者画像供奉,必能激励当世,垂范后人,实乃盛事。”
本朝掌控的土地,都是在天子的率领下,文武一寸寸的啃回来的。
要说不够格说不过去。
可要说够格吧,当代人清楚光熹年天下皆乱,连洛阳都有董贼把持,但明面上汉祀并没断,刘辩依旧是正统天子。
光武帝供奉的是开国功臣,是建立在光武中兴的基础上。
那刘辩呢?
几代人之后,翻开这段史书,后人会如何理解?
韩暨自知嘴笨,不敢乱说话。
反正他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到时候事情会摆到尚书台,荀彧、王允等人会妥善考虑,不对的地方进行劝诫。
刘辩缓缓转身,目光灼灼,不再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思虑已久的计划。
“韩卿所言,正合朕意,不过朕想的,非仅限本朝臣子。”
他抬手指向高庙之外,“朕要在高庙之下,左文右武双庙之中,供奉自周朝而起,直至本朝,所有堪称典范的文武贤臣画像与牌位,文臣入文庙,武将入武庙,使天下人知,何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不走寻常路。
自己要学高祖和世祖,议论肯定少不了。
而且刘辩觉得,光供奉本朝眼界太狭小了。
文绝不仅限于本朝的文,武亦是如此。
他说的千秋万代香火,不是大汉的香火,而是后世王朝更迭,文武庙依旧屹立不倒。
后世人也可以对其进行更新,将新的画像迁入其中。
还有一个好处,单单将关羽张辽皇甫嵩等人放入武庙,后人一看,不清楚含金量,就跟到了云台见到二十八将画像般。
但若是加上孙武、白起、韩信之类的呢?这时候放入皇甫嵩等人,就清楚他们有什么本事了。
此外,他要改变一件事。
文庙原本主要供奉孔子及他的弟子,又被称为夫子庙。
文圣孔子,四配是孔子的直接和最重要的继承人。
十哲主要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七十二贤是孔子的其他优秀弟子。
文治再出彩,如果平生没有对儒家的突出贡献,很难进入其中。
董仲舒进入是因为提出独尊儒术,韩愈是因为他发起古文运动,范仲淹诸葛亮是儒家精神化身。
孔庙他要另外建,文庙只入贤臣!
管仲、子产、萧何、贾谊、荀彧之类。
当然,本朝的贤臣会占大多数。
韩暨彻底愣住,他没想到天子的构想如此宏大。
这是要定万世之标准,立千秋之典范啊。
既然不是以自己的班底来构建功臣阁,后世就不会有什么好大喜功的议论。
韩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躬身道:
“陛下圣虑深远,臣万分钦佩,只是……这人选界定,年代久远,史料考据,乃至画像摹绘,皆非易事。”
刘辩点了点头,目光重新投向那些栩栩如生的画像,沉声道:
“人选界定不需要你操心,你只管做画像,对于已逝之人,找不出画像的就去找其后人,还没办法的就根据记载描绘。”
韩暨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不过这是件名垂青史的好事,他拱手: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至于人员挑选的事,刘辩决定老样子,丢给尚书台去办。
尚书台提名自周到先帝之前的臣子。
本朝的,刘辩自己根据情况往上添加。
除了第一批的荀彧皇甫嵩朱儁等人外,后续增加可以外加前提条件,必须是本朝最高等列侯,再立功业方有入庙可能。
如此一来,某位臣子在被封到最高等列侯时,依旧有奋斗目标。
同时避免了自己太过主观,忽略了部分人。
像高顺那种,说不定会比不少武将先一步进入武庙。
刘辩将韩暨留在云台阁,让他好好学习学习画像是怎么画的,战绩金文是如何写的。
他自己悄悄离去,出门视察完文庙武庙,摆驾尚书台,和荀彧详细沟通了这件事。
荀彧举双手双脚赞成他的提议,提名的事,顺理成章丢在这里。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