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心悬血瘤——红线缠心化血瘤,炙甘草汤针内关活血案
静谧的夜晚,案头的《伤寒论》正翻至“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泛黄的纸页上,“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的字迹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我正逐字揣摩其间奥义,忽闻宣纸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仿佛有虫豸在纸上爬行。抬眸之际,一缕朱红丝线竟自砚台旁袅袅升起,初时细如发丝,转瞬便变得如琴弦般柔韧,在烛火四周轻盈翩跹,宛如灵蛇吐信,又似流萤绕灯。
未等我凝神细察,那红线陡然化作一道耀眼的红光,如离弦之箭直扑胸前。刹那间,心口像是被无数根纤细却坚韧的丝线紧紧勒住,闷痛如潮水般汹涌袭来,连带着左臂也泛起阵阵酸麻,仿佛有无形的绳索顺着筋骨牵扯,每动一下,都似要将血脉生生拽断。恍惚间,烛火猛地一跳,张仲景的身影已卓然而立于案前,广袖轻扬间,那道红线便悠悠飘至半空,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渐渐凝成一颗鲜活跳动的血瘤——其形恰似缩微的心脏,表面密布如蛛网般的红线,每搏动一次,便有细密的血珠从线缝中悄然渗出,在半空中化作淡淡的血雾。
“此乃心悬血瘤。”仲景的嗓音沉稳如古钟,指尖轻轻一点那悬浮的血瘤,缠在表面的红线骤然收紧,我心口的痛楚瞬间加剧,额上顿时渗出冷汗。“你且细细体悟,这疼痛随红线牵拉延展,连及左臂,恰似有绳索缚住心脏,此正是血瘤阻塞心脉的显着征象。”他从容拿起案上的《伤寒论》,指尖在“心悸”篇章上轻轻叩击,娓娓道来:“此类瘤症,并非血肉异常增生所致,实乃心血瘀滞而成。遇寒则凝,渐次化为血瘤,犹如江河封冻,阻塞了水流之道。唯有施以温通之法,融化瘀血,激活血脉,方能化解此患。”
一、病源解析:红线缠心,血瘤成因
半空中的血瘤依旧规律地搏动着,红线之间隐约可见暗红的血丝缓缓流转,如同被堵塞的河道中艰难涌动的浊流。仲景目光深邃如古井,缓缓说道:“人之脉络,犹若奔腾不息的江河,日夜川流不止。倘若外感寒邪侵袭,抑或情志长期郁结不畅,心血便会逐渐凝滞,恰似初冬时节河面渐渐生出的薄冰。起初不过是血脉运行稍显滞涩,如同水流遇阻泛起涟漪;久而久之,便会瘀结成瘤,好比冰块越积越厚,最终阻断航道。这红线便是瘀阻的脉络显现,而血瘤则是瘀阻的核心所在。”
他侧身示意我凑近细观,我才惊觉血瘤表面的红线走向竟与掌心的手纹极为相似,尤其是那道从血瘤左侧延伸出的红线,斜斜掠过半空,恰好指向我的左臂,与手臂内侧的筋络隐隐相契。“你看这红线的走向,自心延伸至左臂,恰好契合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径。”仲景的指尖顺着红线滑动,“《灵枢·经脉》有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如今血瘤阻塞了心经,故而疼痛牵连左臂,犹如丝线牵引一般,这便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明证。”
我下意识地抚着胸口,那股闷痛仍未消散,不禁问道:“此瘤与寻常痈疽有何差异?”仲景从药箱中取出两枚银针,一枚指向血瘤,一枚指向案上先前显现的胃浮火痈虚影,耐心解释:“痈疽多由湿热、火毒蕴结而生,患处多红肿热痛,如同烈火燎原;而此瘤却是因寒凝血瘀所致,痛处多冷硬如石,遇寒则剧,得温稍缓,一热一寒,二者病因截然不同,治法自然天差地别。况且心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血瘤生于心,关乎生死存亡,稍有迁延,便会瘀塞心窍,如同灯油耗尽,生命转瞬即逝。”
他顿了顿,语气更添凝重:“去年洛阳有一位书生,因科考落榜而忧思过度成疾。起初只是夜不能寐,偶有心悸,后来逐渐发展为胸痛彻背,稍动便喘。当地医者见其面红口干,误诊为火证,投以苦寒之药清热泻火,谁知服药三日,竟暴毙于灯下。其家人悲痛之余,请人查验,发现其心外膜缠绕着如红线般的血栓,与今日所见情形如出一辙——可见辨证不明,用药不当,无异于操刀杀人。”
二、症状辨识:从脉证观血瘤轻重
仲景抬手一挥,那血瘤表面的红线突然散开,如绸缎般缠绕上旁侧一具人形虚影的胸口。“你来为这‘患者’诊脉,细察其脉证。”他示意我上前。
我依言伸出三指,轻触虚影的寸口脉,只觉脉象细涩如刀刮竹筒,艰涩不畅,且搏动节奏忽快忽慢,时而停顿片刻,仿佛行路之人被巨石所阻。“此乃‘结代脉’。”仲景在旁沉声说道,“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者为结;脉来急促而时有一止,止亦无定数者为代,这都是心脉瘀阻、气血难以接续的表现,如同江河行船,遇浅滩礁石而停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