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这桩正事儿商议完毕之后,二人便没有再多做交谈。毕竟他们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和交接呢。只见那李三一转身带上了两名身强力壮、威风凛凛的护卫,急匆匆地出门而去。临行前他可没忘了家中那位美若天仙的秦淑兰小姐的叮嘱——要顺道给她买些可口的零嘴儿回来解解馋。
就这样,李三一领着两名护卫在胭脂城中走走停停,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小小胭脂城,书林、书坊就有三家。李三一也没闲着,三家都转了一圈,自己认为有用的,就连各色小说都占了一半。买了近千本,四书五经、地理游记、历史天文、军事韬略、草木医术,格物致知,人物传记,甚至天下英雄铺就买了一本。三家书屋老板都没这么卖书的,拿车拉,各家老板纷纷表示可以送货上门,这样的买家也是第一次见到。还跟店家说要是有新书给留下,有空了过来取。还好都是纸质版,要是竹简二十车都拉不下。
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得飞快,等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交接事宜后,太阳已然开始缓缓西沉,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当李三一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双河镇时,夜幕早已悄然降临,镇上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温暖的灯火。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众人此刻已是疲惫不堪,但想到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心中又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翌日,李三一在日上三竿才堪堪离开被窝,早晨从中午开始。还好北方的五月中午刚刚好,不冷不热。在书房把藏书阁的大概框架画好,做些书架,再让人把书分类放好。门房来人说有三家书屋的人送书来了,李三一让人直接拉到库房,再给一家五百文赏钱。乐的几家伙计屁颠屁颠的把书码好,摆放整齐,表示有了新书一定及时送来。一家两人,赏钱都比一个月工钱多,谁不乐意。
还给府里下个布告:谁家要有传世之作,可以书写出来,少爷看了以后认为可以的,给予一两至百两的稿税,放置藏书阁,在李府传世家族。同时在藏书阁,建立李府人物谱,对李府有重大贡献或者革新技术都可以写上人物谱流芳百世。不管是种田技术还是经商心法。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地理历史。不管是军事讨论,还是经济殖民。…
李府识字是进入的必备条件,想必有些方面的人应该不少,虽然这个世界识字率不足百一,但是官宦人家,大部分还是认识一些字的,想李府这样的,估计也是绝无仅有。
另外,李府管家,又发了一道布告:凡李府上下,都可以写上一千字文,要求,不得重复,通俗易懂,三个月后,在府里操场投票表决:哪家的书本投票最高,哪家的一千字最接近前一千字,现场奖励一百两纹银。甚至李府可以给印刷全大武书林。
两项布告,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引起了滔天巨浪。
“李姐,你也是书香世家,要不试试千字文。一百两纹银呢。”路人乙对路人甲揶揄道。
“妹妹,你太瞧得起姐姐了,这可是少爷书写传世之作,要青史留名的。”路人甲不屑对路人乙道。
“啊,这么一说,还真是,真的做出来,那文坛必将有少爷的一席之地。”路人丙由衷的高兴的道。
路人甲不由低声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前几日少爷、夫人去马坊镇,回来路上,少爷随口做了一首诗。夫人当晚就写了下来,说是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送到胭脂城找人装裱去了,过几天就装裱好了。”
路人乙道:“我怎么不知道?”
路上甲说:“那天去马坊镇的才几个人,你去了吗?”
路人乙低下了头道:“没有。”
路人甲得意的笑道:“这是秋叶姐姐说的。”
路人丙不想耽搁干活道:“行啦吧。认为自己行了的,就悄悄去管家那里领纸墨,用功完成少爷得交代,说不得百两纹银到手。有钱不够吗?,哈哈哈,小女子不才,要试试。您二位慢慢聊。”说完就去了管家库房所在小院去了,同样的想法,可不是只有路人丙,怎么也上百了,这两天,鱼富贵就抛出去三百张大纸。每张大纸裁剪后,不能写五千字,还好李府有自己的造纸产业,要不光纸张笔墨就不是小数目。
李三一得到汇报,还真是没有想到。不过想想也对,李府入门级就要认字上百个,上千人的队伍,再没几个真正的读书人还行?滥竽充数的有,但是不多。些还是在双河镇,要是马坊镇和家兵营知道了,更加疯狂。谁不想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着书立说可是最近的路。
接下来几日,李府白天各自忙碌,有空了也在操场练武,哪里月底还进行比赛。晚上很多人还是提笔码字,好不热闹。
就连李三一的贴身丫鬟秋叶都心痒难耐,在空闲时间,书写千字文。看的李三一不由发笑。这人咋这么现实:名和钱的催动下,能办法出怎么的威力!这三五个月就出结果了。就连不出小院的秦淑兰,晚上还问李三一这是为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