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的就在脖子这块戴着一个玉坠,应该是比较明显的特征。”一位亲友指着监控截图说,“李妍也有一个类似的玉坠,她经常戴着。”
另一位亲友更加肯定:“从发型、脸型和那个玉坠来看,这应该就是李妍。”
这一发现让案件取得了戏剧性突破。魏某明显在对警方说谎——他不仅和李妍一起离开,还驾车带她去了几十公里外的某乡镇。
魏某的涉案嫌疑骤然上升。
04 不攻自破的谎言
就在警方准备对魏某进行深入询问时,没想到魏某却突然主动找到民警,表示有件事需要补充说明。
“其实我当天下午是和失踪的李妍一起坐车离开的。”魏某解释道,语气有些紧张,“我之前没有说,是因为现在她失踪了,如果我们两个在一起的话,我害怕我的嫌疑比较大,怕你们重点调查我。”
魏某声称,那天下午他正好要去乡里办事,就临时决定带着李妍一起去,路上可以继续商量修房的事情。
“我们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返回县城。”魏某详细描述着,“我把她送到家门口,但没进去,看着她进门后我就开车回家了。”
魏某的新证词与民警调查到的部分情况基本吻合,然而,警方手中还握有关键证据。
经过大量的视频检索,民警在另一个卡口监控中发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线索:在当晚9点多魏某返回县城时,车辆的副驾驶座上已经空无一人。
“这张图片是5月27日晚上9点多拍的,距离他们下午离开县城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办案民警指着监控截图说,“这时车上只有魏某一个人,没有发现李妍。”
这一发现足以证明魏某再次说谎。面对这一证据,魏某开始显得不自然,甚至有些抵触。
“我们还在前期的调查过程中,当时还不能确定他是否与李妍遇害有关。”民警回忆当时的调查状态,“但很明显,魏某拉着李妍离开县城,回来时李妍却不见了,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05 艰难的搜寻
李妍跟随前夫魏某去了某乡镇方向,回来时就不见人影。警方推断,李妍很可能就在这个过程中失踪或遇害。
但这是一段长达几十公里的路段,沿途多是山林地带,要找一个人难度可想而知。
警方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工作,对沿路山林中的树丛、沟壑、崖洞等逐一排查。民警和志愿者们组成搜索队,在可能的地点进行拉网式搜索。
“我们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李妍是否被藏在某个隐蔽的地方,或者被埋在某处。”参与搜寻的民警描述道,“沿路有很多适合隐藏的地点,我们不得不仔细检查每一处可能的地方。”
然而,经过三天的大量搜寻工作,警方始终未发现李妍的踪迹或任何相关线索。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没有找到尸体,就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妍已经遇害,也无法以谋杀罪对魏某提起诉讼。案件陷入了僵局。
06 突破
面对僵局,警方决定改变策略,将重点重新放回魏某身上。没有直接的物证,只能从心理上突破。
“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决定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办民警回忆审讯过程时说道,“我们谈到了他的工作、他的生活,最后谈到了他和李妍共同的孩子。”
起初,魏某保持沉默,或者重复之前的说法。但当民警提到他和李妍的孩子的未来时,魏某的情绪开始出现波动。
“你能想象孩子长大后,问起妈妈去哪里时,你怎么回答吗?”民警的问题击中了魏某心中最脆弱的部分。
长时间的沉默后,魏某终于崩溃,泪水夺眶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魏某哽咽着说道。
在随后的供述中,魏某承认,5月27日下午,他带着李妍一起去某乡镇附近,在中途停车休息时,两人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激烈争执。
“我们谈到孩子的抚养问题,还有一些经济上的纠纷,情绪都很激动。”魏某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后来争吵升级,我失手把她杀害了。”
魏某指引警方到了他们当时停车的地点——一处偏僻的山路旁。警方在现场发现了魏某抽烟时扔下的烟头,以及一些挣扎的痕迹。
“这张图片就是当天下午,魏某拉着李妍离开县城后,他们停留的地方。”办案民警展示现场照片时说,“我们对现场的烟头进行了检验,确认是魏某留下的。”
根据魏某的供述,警方在附近的隐蔽处找到了李妍的遗体。至此,这起离奇的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
07 悲剧的背后
案件水落石出后,警方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5月27日下午,魏某应李妍之邀前往她家商量修房事宜。事后,魏某因要去乡镇办事,便邀请李妍同行,以便路上继续讨论。李妍欣然同意,坐上了魏某驾驶的车辆。
途中,两人在偏远路段停车休息。原本和谐的谈话逐渐转向敏感话题——孩子的抚养权、经济问题及其他的生活摩擦。争论越来越激烈,情绪失控的魏某失手将李妍杀害。
惊慌失措之下,魏某将李妍的遗体藏在隐蔽处,并拿走了她钱包里的现金,制造抢劫假象。随后,他独自驾车返回县城,并编造了送李妍到家门口的谎言。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路监控系统记录下了魏某出行和返回时车辆内部的变化,成为揭穿他谎言的关键证据。
更令人唏嘘的是,据亲友反映,魏某和李妍虽然已经离异,但关系一直较为融洽,经常互相帮助。没人想到,这样一段看似平和的关系,会以如此悲剧收场。
“两人之间积压的矛盾可能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最终在那一刻爆发。”办案民警分析道,“一时的冲动,毁掉了两个家庭,最可怜的是他们共同的孩子。”
案件结束后,警方不禁思考:如果双方在处理矛盾时能够更加理性,如果周围的亲友能及早发现他们关系的紧张,这场悲剧是否可能避免?
但现实没有如果。一个生命的消逝,永远提醒着人们:冲动是魔鬼,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90年代大案系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