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编织效果达到极致,月平摒弃了凡俗的织布梭子,选择以“法器辅助”提升精度——凡俗梭子由普通木材或金属制成,无法承受青罗线中的高浓度灵气,更无法精准引导“意灵共鸣”,强行使用只会导致梭子崩裂、青罗线受损。
唯有借助蕴含灵气的高阶法器,才能实现“完美编织”。
他移步至璇玑宫,这座宫殿位于豆腐堰东侧的“灵脉丘”上,丘下是一条活跃的“青灵脉”,能为宫殿持续提供灵气。
宫殿由上古“通天灵木”搭建,屋顶覆盖着“灵晶瓦”,瓦面能吸收月光与星光,转化为“纯阴灵气”储存于殿内的“聚灵池”中。
殿内四面墙壁上刻有“九转聚灵阵”,阵眼处镶嵌着“上品灵晶”,确保殿内灵气浓度始终保持在“高活性状态”,是存放珍稀法器与灵材的绝佳之地。
璇玑宫内,左侧的“灵器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高阶法器,每一件都配有详细的“灵鉴卡”,标注着法器的属性、功效与使用方法:有能释放九天雷电的“惊雷珠”,珠内封印着一道“雷灵”,可用于破除邪祟。
有能操控四海水流的“碧水盏”,盏底刻有“水纹符”,能引动方圆百里的水域能量。
还有能净化一切浊气的“清灵镜”,镜面由“万年冰晶”打磨而成,能映照出能量的本质形态。
这些法器皆是月平耗费三年时间,从各地寻访而来,为“青罗带”工程筹备的“储备资源”。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架子中央的一面牛皮大鼓上——这鼓并非凡物,而是从磨子山的“土灵牛”意灵一族借来的“镇山鼓”,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土灵牛一族的“镇族之宝”。
土灵牛一族是意灵界着名的“大地守护者”,它们的“灵皮”蕴含浓郁的土属性灵气,具备“灵气传导”与“能量放大”双重特性——灵气在灵皮中的传导速度是普通皮革的十倍,能量放大倍数可达三倍。
鼓身由“磨子山黑石”打造,黑石密度极高,莫氏硬度达九级,能承受高强度的灵气冲击而不变形、不开裂。
鼓面上刻有“周天聚灵纹”,由三百六十道“土灵符”组成,符文中蕴含“大地脉动”的韵律,可将周围的天地灵气按“九宫方位”汇聚于鼓中,为法术施展提供持续能量。
鼓身两侧还挂着十二枚“清心灵铃”,铃身由“月光银”打造,晃动时能发出“清心音”,音波频率与意灵的“灵核共振频率”一致,能驱散施法者的杂念,确保意念专注,避免因心神不宁导致法术失误。
月平将这面大鼓命名为“站鼓”,并为其配套设计了“站鼓催针”之术——这一法术的灵感源自外婆的“织灵韵律”,将鼓声的“大地脉动”与意念的“意灵波动”相结合,以鼓声激活法器,以意念引导编织,实现“人、鼓、剑、丝”四者的完美共鸣。
此前,他已从殿内西侧的“冰盒洗剑炉”中取出自己的本命意器“谦和剑”——这柄剑是月平十八岁成人礼时,由父亲亲手打造,剑身由“天外陨铁”与“灵脉水晶”按 6:4的比例混合锻造,通体泛着淡青色光泽,剑长三尺三寸,剑柄处镶嵌着一颗“凝神珠”,能在施法时稳定使用者的心神。
剑身上刻有“千丝纹”,这纹路并非装饰,而是“分灵术”的关键载体,纹路中的每一道细线都对应着一缕“分灵”,能在法术催动下,将剑身分解为一千柄微型剑器,每柄剑器都具备原剑的“引导”与“切割”能力,且能通过意念远程操控。
月平在璇玑宫中央的“净化阵”中,以“分灵术”拆解谦和剑:他先将谦和剑竖立于阵眼,剑身与阵中的“分灵柱”对齐,确保分灵时能量均匀。
随后双手结出“分灵印”,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三指伸直,指尖泛着淡淡的青色光芒,将自身的“意灵本源”注入剑身,口中吟诵起上古“分灵咒文”:“天地分灵,万法归宗;一剑化千,意通苍穹。
”随着咒文落下,剑身上的“千丝纹”瞬间亮起,如同一条条发光的细线,从剑柄延伸至剑尖。
剑身开始缓缓分解,并非暴力碎裂,而是如同冰雪消融般,化作一千道淡青色的灵气流光——每一道流光都裹挟着细微的灵气粒子,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光痕,如同流星划过夜空。
这些流光并未四散,而是严格遵循“分灵术”的轨迹,保持着剑的形态轮廓:剑尖朝前,剑柄在后,剑身微微颤动,仿佛在适应新的形态。
在空中悬浮半息的瞬间,流光中的灵气粒子快速凝聚,从气态转为固态,最终凝实成一柄柄完整的微型剑器,即“千意剑”。
这些千意剑形制极为统一,堪称“意灵锻造的完美范本”:每柄长约三寸,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宽约半寸,剑身厚度均匀,从剑柄到剑尖呈细微的楔形,确保既轻便又锋利。
剑刃薄如蝉翼,边缘泛着冷冽的青光,那是“天外陨铁”特有的光泽,即便在昏暗的夜色中,也透着“削铁如泥”的威慑力——若用普通铁器触碰,只需轻轻一划,便能留下深度达半寸的划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水不暖月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