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远行者号”舰桥、科学实验室、工程甲板;“幻日摇篮”星云边缘及内部;新增侦察机器人“萤火虫”蜂群。
**时间:** 启航后第15天(标准时),抵达目标星域边缘。
**人物:** 周孜婷, 军洛, 鸿宇, 赵娜, 赵航, 林露, 工程团队。
经过十多天的航行与磨合,“远行者号”的舰员们大多已战胜了初期的太空适应症,舰内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终极目标的、沉甸甸的专注。此刻,舰桥巨大的观景窗外,那被称为“幻日摇篮”的星云,已不再是星图上遥远的光斑,而是横亘在宇宙幕布上、占据了几乎全部视野的、令人窒息的瑰丽奇观。
它无愧于“摇篮”之名,更无愧于“幻日”的形容。
星云的主体是炽烈翻腾的**电离氢气**,呈现出一种仿佛熔融金属般流动的、深邃而耀眼的**绯红**,如同宇宙巨神被撕裂的伤口,喷涌着生命的原浆。在这片汹涌的红色海洋中,点缀着无数新生的、或刚刚点燃核聚变的**蓝白色恒星**,它们如同被灼热血浆包裹着的钻石胚胎,散发着刺目而冰冷的光芒。强烈的恒星风与辐射,将周围较冷的气体和尘埃塑造成形态各异的**柱状结构**和**空腔**,这些结构在背景红光的映衬下,边缘锐利如刀,内部则幽暗深邃,仿佛通向未知的深渊。
更令人目眩的是,在星云某些区域,致密的**尘埃带**如同焦糖色的丝带,缠绕、分隔着不同的发光区域。当后方恒星的强光穿透这些尘埃时,发生了复杂的**散射与折射**,在星云内部制造出无数虚假的、扭曲的“太阳”——它们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悬挂在气体帷幕之后,光芒呈现出诡异的**金黄、橙红甚至紫罗兰**色,如同梦幻泡影,不断诞生又湮灭。这便是“幻日”之名的由来——美丽,却充满了欺骗性与致命的辐射陷阱。
整个星云并非静止,它内部的湍流运动肉眼可见,巨大的气体云团在引力和辐射压力下缓慢地旋转、碰撞、撕裂,发出无声的咆哮。无处不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如同无形的剃刀,疯狂冲击着“远行者号”的相位折叠护盾,在淡金色的能量场上激起密集而炫目的涟漪,发出持续不断的、令人牙酸的“滋滋”声。舰体深处传来引擎功率提升的低沉嗡鸣,维持着护盾的稳定与航向的坚定。
“我的老天爷…” 赵航坐在驾驶席上,望着窗外那毁灭与诞生交织的画卷,忘记了操作,喃喃自语,“这地方…比鸿宇的头发还乱!”
“纠正,” 赵娜的声音从科学台传来,冷静地如同在描述实验室样本,“鸿宇博士头发的熵值远低于当前星云内部湍流。根据‘深渊之眼’最新数据,摇篮核心区域的粒子通量已达到舰船设计阈值的87%,磁流体动力学扰动等级:极端。建议航路立即规避S-7至S-9扇区。”
鸿宇此刻却顾不上赵航的调侃和赵娜的数据,他整个人几乎要扑到观景窗上,眼镜片上反射着变幻莫测的光芒,激动得语无伦次:“太…太美了!看那!新生恒星的‘光压’雕塑!看那尘埃折射出的‘伪日冕’!还有那…那引力剪切形成的涡旋!这简直就是…就是宇宙级的交响乐!狂暴!优雅!无序中的…呕…” 过于激动似乎又勾起了他残余的不适感,他赶紧捂住嘴,但眼睛依旧贪婪地吸收着窗外的景象。
周孜婷站在舰长席前,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她的目光穿透绚烂的光影,落在全息星图上那个不断闪烁的坐标标记上——生物电信号源和引力阴影的所在,位于星云深处一个相对“平静”的空洞边缘。“航路修正完成了吗?林露。”
“已完成,舰长。” 林露的声音平稳,“我们正沿预设的‘弦月走廊’切入。这条航路利用了大型尘埃柱的天然屏蔽效应,能最大程度削弱核心辐射和粒子流的直接冲击。但环境干扰依然会严重影响常规扫描精度,尤其是对目标生物电信号的捕捉。”
“这正是‘萤火虫’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军洛的声音响起,他正通过战术台监控着工程甲板的动态。
**工程甲板。**
巨大的发射舱门缓缓开启,露出外面狂暴而瑰丽的星云背景。一群数量约五十、外形酷似**放大版甲虫**的机器人静静地悬浮在发射轨道上。它们约莫家用无人机大小,外壳是哑光的深灰色特种复合材料,流线型的设计能有效减少湍流阻力。最显眼的是它们头部集成的多光谱传感器阵列,如同复眼般闪烁着幽蓝的微光——这便是**“萤火虫”侦察机器人蜂群**,由赵娜主导设计,鸿宇提供理论支持,军洛提出战术需求。
“萤火虫01至50,自检完成,状态:绿色。‘深渊之眼’子节点链路建立,抗干扰协议加载完毕。蜂群逻辑核心:激活。” 赵娜的声音通过工程频道传来,毫无波澜,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活在2085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活在2085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