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航之门”太空港的欢迎仪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席卷全球的媒体风暴。炫目的灯光,震耳欲聋的欢呼,埃朗斯主席亲自授予的联邦最高荣誉勋章,以及周孜婷那篇简短、得体却信息量控制得极为谨慎的公开讲话……这一切都将探索者号及其 crew 的形象,塑造成了无可争议的人类英雄。
但聚光灯下的荣耀总是短暂。当欢迎仪式的喧嚣逐渐散去,探索者号被牵引至港区深处一个保密等级极高的专用泊位后,真正的“考验”才悄然开始。鲜花与掌声被冰冷的金属走廊和严格的门禁系统取代,英雄的光环下,是名为“标准流程”的严密审视。
一间宽敞但毫无冗余装饰的简报室内,气氛凝重。长条桌的一侧,坐着以周孜婷为首的探索者号核心团队。另一侧,则是由地球联邦最高统帅部、星际舰队司令部、科学伦理监察委员会以及外交部联合派出的“特别评估小组”。小组负责人是舰队司令部的一位资深三星中将,卡特尔将军,以作风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着称。他身旁坐着几位表情严肃的专家,眼神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
简报室后方,还有几位观察员,包括埃朗斯主席的首席科学顾问,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平衡评估小组可能过于保守的倾向。整个会议过程被多角度加密记录,不留任何死角。
“周孜婷指挥官,首先,我再次代表联邦,对探索者号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正式祝贺。”卡特尔将军的开场白符合流程,但语气中听不出多少温度,“现在,我们进入任务汇报阶段。请根据预定提纲,陈述任务关键节点,尤其是与代号‘织暗者’及后续演变为‘星光使者’的未知文明接触的全过程。请注意,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客观数据的、可验证的事实陈述。”
汇报开始了。周孜婷作为主陈述人,语气平稳,条理清晰。她按照时间线,从遭遇织暗者、军洛被标记、发现诺德尼斯遗迹、提出熵镜假说,到执行归途播种计划、抵达宇宙花园、经历混沌核心危机,直至最终与星光使者建立初步友好关系并安全返回。她的叙述重点突出了团队决策的逻辑、科学观察的依据以及危机应对的合理性,刻意淡化了那些难以用数据完全描述的意识连接和主观感知部分。
鸿宇、赵娜和宏宇则分别就科学理论突破、数据验证和飞船技术状态进行了补充,展示了海量的传感器日志、能量图谱和飞船修复前后的对比数据。他们的报告专业、严谨,充满了无可辩驳的数据支撑。
然而,当汇报进行到与星光使者的意识沟通、净化之种的“本能”行为,以及军洛那特殊的连接状态时,评估小组专家们的眉头渐渐皱紧。
“周指挥官,”一位科学伦理委员会的专家打断了陈述,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质疑,“你多次提到‘意识连接’、‘情绪感知’、‘本能意志’这类词汇。但根据我们收到的数据包,这些过程的客观记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军洛少校和林露博士的主观报告。我们如何确保这些‘感知’不是极端压力环境下产生的集体幻觉,或者……某种未知形式的精神影响所致?”
这个问题尖锐而直接,直指整个经历中最难以被传统科学范式接受的核心。
周孜婷早有准备,她看向林露和军洛,示意他们回答。
林露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委员会先生,我理解您的疑虑。的确,意识层面的体验难以量化。但我可以提供我在连接过程中的详细生理数据记录,包括脑波活动、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等。这些数据表明,在所谓‘感知’发生时,我的大脑活动区域和模式,与已知的幻觉或催眠状态有显着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协同锚点网络尝试了‘情感过滤与调制系统’,这是一种将主观情绪信号化的技术尝试,虽然初级,但其反馈与军洛的感知、以及外部传感器记录的星光使者能量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这至少证明,这种互动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能是一种基于能量-信息交换的沟通形式。”
军洛的回应则更加简洁,却带着一种奇特的份量:“我无法提供除了我自身感知之外的‘证据’。但我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生理和心理检测,以证明我的意识清醒且独立。我与花园系统的连接,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非间歇性的幻觉。它赋予我感知的,是一种宏观的、趋势性的信息,如同你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星云,我则是通过另一种‘感官’去感知一个能量-意识集合体的状态。其真实性,最终需要通过我们基于这些感知所采取的行动结果来验证——例如,我们成功预测了混沌核心的攻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有效的防御策略,这本身就是一个可验证的结果。”
评估小组的专家们交换着眼神,记录着,但脸上的怀疑并未完全消除。主观体验,即使有生理数据佐证,在严格的科学审查面前,依然显得薄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活在2085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活在2085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