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号,舰长办公室。
这间位于战舰核心区域、拥有270度广角观景窗的房间,此刻成为了人类文明迈向深空最前沿的决策中心。窗外是月球基地“铸炉”船坞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更远处,是深邃的星空,那里既是诱惑,也是深渊。
周孜婷舰长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星图上清晰地标注着“虚空之环”那令人不安的黑暗空洞,以及周边星域散布的、代表“吞噬者”活动或潜在威胁的暗红色光点。她的身后,探索者号原核心团队,如今“守护者”号的支柱们,已然就座。
赵航依旧坐没坐相,半瘫在舒适的悬浮椅上,但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星图;林露坐姿端正,目光中带着科学家特有的审慎与好奇;刘颖安静地坐在一旁,仿佛在随时准备评估计划对船员健康的影响;军洛则闭目凝神,似乎在通过他那独特的连接感知着星图背后更宏观的“秩序”流动;鸿宇和赵娜的全息影像清晰稳定,脸上带着持续研究带来的疲惫与兴奋;小七则以全息形态立于一侧,蓝色光学镜头平静地闪烁着,如同一个无声的智库。
“各位,”周孜婷转过身,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守护者’号改造完成,人员就位。现在,是我们决定这第一剑该挥向何方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具备战略意义的初始航向。”
她抬手,星图放大,聚焦在太阳系周边以及指向“虚空之环”的广袤星域。“我们目前拥有黑岩星和焦土星两处前哨站,但它们更多是资源采集和初步科研据点,缺乏战略纵深和独立作战能力。在广袤的深空中,一旦遭遇强敌,单靠‘守护者’号孤军奋战,会非常被动。”
赵航立刻坐直了身子,接口道:“头儿,说到点子上了!黑岩星那鬼地方除了硬石头就是辐射风暴,焦土星更别提,整个一烤箱!根本算不了基地!咱们得像古代航海一样,得有自己的港口和补给点!我提议,优先在‘虚空之环’周边,找个相对安全的星域,建立咱们人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太空前沿基地**!”他用力挥了挥手,“进可攻,退可守,还能作为后续探索的跳板!总不能老是让咱们这大家伙跑长途,连个修整加油的地方都没有吧?”
鸿宇推了推他标志性的眼镜,镜片上反射着星图的光芒,他的声音带着理论物理学家特有的严谨和一丝深谋远虑:“赵航的提议,从战略上看是必要的。但我想补充一点,也是更关键的一点——**技术瓶颈**。”他看向周孜婷,眼神凝重,“舰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守护者’号目前的强大,是建立在对外星科技的初步理解和应用上。‘伪·花园之心’、‘秩序共鸣场’、‘蓝晶’主炮……这些系统威力巨大,但它们远未达到其理论上的巅峰状态,甚至可能只是其完整形态的‘初级模仿品’。”
他调出一些复杂的能量模型和数据流,“根据我的推演,真正成熟的外星科技造物,其威力、效率和表现形式,可能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基地,更是一个**稳定的、高度安全的尖端科研平台**,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度解析诺德尼斯、花园乃至黑炎星的技术,尝试突破现有的技术天花板。否则,一旦遭遇真正强大的‘吞噬者’单位,或者触碰到更高层级的外星造物,我们现有的力量,恐怕……不堪一击。”
军洛缓缓睁开眼,他并没有看向星图,而是仿佛在感知着某种无形的脉络:“建立前沿基地,是构筑防御网络的关键一环。‘守护者’号可以作为探索和开拓的先锋,寻找合适的星域,肃清潜在威胁。但基地的长期建设、人员驻扎、形成规模化的战斗力和生产能力,需要地球方面持续投入资源和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话语一如既往的冷静,点明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刘颖这时也开口了,她从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关切:“舰长,军洛说得对。长期深空驻守,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问题,更是人的问题。目前舰员虽然都是精英,但人类的身体机能对于长期处于低重力、强辐射、异星环境下的适应性仍有极限。前沿基地必须配备比‘海洋之心’更完善、更强大的生物维持和医疗系统,甚至……可能需要考虑对驻守人员实施一定程度、安全可控的**生理适应性改造**,以应对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更久的极端环境压力。这涉及到复杂的伦理和技术挑战。”
讨论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揭示了前路的艰难。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小七,其全息影像向前微微一步,平静的电子音响起:“关于建立前沿基地的技术可行性,在我的核心数据库——源自母星特兰迪S8行星的科技遗产中,存在一套完整的‘模块化星际前哨快速部署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在2085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活在2085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