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一章的内容可能较难理解,但我写的很细,应该能帮助到你们。
“等等,我有问题。”
杰克逊的一名幕僚发出疑问,众人的目光均落在他的身上。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对SIFI(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暂时性国有化或优先股注资?这样不是可以更好地实施各类补救措施,加速恢复市场信心吗?”
“那你有没有算过,这需要花多少金券?”维克多反问,仿佛早已料到这种问题,“哥伦比亚联邦的储备金既要用来支付担保或减免贷款本金的差额,又要用来保证民生。国库又能剩下多少?”
“为量化宽松政策而发行的长期国债与MBS,以压低利率、提升资产价格、提振市场预期。这可是需要不少钱的啊。”
‘此乃谎言。’
杰克逊在心里默默想到,他可太了解维克多了。他要真能有这种觉悟还会选择引发这场危机?
既然这的确可以极大地促进过渡期,那他到底为什么不实行这一政策呢?
答,他要收购这些银行。
只要政府在这段时期对几大银行进行暂时国有化或国家注资,他暂时就没有多少机会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忽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杰克逊的脑海里。那是资本主义在市场竞争中最病态的产物,垄断资本。
所谓垄断资本并不难理解,
在一方获取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垄断之前,商人们唯有降低价格,优化产品方案才能从恶劣竞争的市场中挤出足够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自由竞争。
但一旦这种竞争极端化,在微薄利润与高昂成本的双重打击下,中小资本只能被迫出局。在这场价格战中,唯有那一两个巨头能够从中获胜,而市场份额,也被他们几乎完全占据。
当生产与产品被巨头集中后,生产集中便达成了。
那之后他们要干什么不也很明显了吗?为了进一步达成垄断,收购与兼并其他资本便成为了几乎唯一选项。直到最后演化为资本集中。
在两种集中被少数资本家掌控后,垄断资本便诞生了。
曾经追随市场的资本家摇身一变,成为了制定市场规则的寡头。他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压缩成本来吸引顾客的青睐了,定价的权力也自然也被他们牢牢握与手中。
但维克多并不如此,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资本主义的劣根性。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该如何让自己跳出这一无底的旋涡。
于是,在他的规划下,全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隐形深层资本垄断便诞生了。
就拿他曾经清洗过无数次的医药复合体为例,经过无数次清算,筛选的行业早已被维克多掌控。他手中的医疗公司依旧只有那么几家,但通过契约,恐惧,利益,股份等因素实际掌控的却是几乎整个行业。
行业参与都需要遵从他的意志,按照他的旨意行事。
他是在垄断,却没多少人知道。
维克多的确为此付出了不少控制权,但却换取了更多稳定性。不过这没关系,丢失的控制权不过是暂时的,在他彻底掌控这个国家机器后,一切都会再次回到他的手中。
但与其他垄断者不同,维克多并不抗拒新技术,这是他与那些寡头最本质的差异。
所有足以引领新时代的技术都会被他通过对方无法拒绝的合约收购,随后在自己集团中发扬光大。
而维克多,则可以继续凭借操纵市场的无上权利与超额利润攫取全泰拉的财富。
但资本从不缺少竞争者,所以他们需要持续巩固自身的实力。兼并收购貌似成为了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唯一且高效的解。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垄断者彻底失去了“自由”,他只能继续将自己困于这一泥潭之中,越陷越深,直到某一天自己跟不上时代而就此死去。
扩张,不断地扩张,不择一切手段地扩张。
可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最经典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垄断巨头的确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但这真的可以与不断收购所需的资金相提并论吗?
显然是不能的,市场日新月异,在资金随着时间指数级增长后,将会达到一个无可匹敌的天文数字。
那么放眼这个社会,能够长期且稳定提供如此规模货币的,只有银行。
主角又一次变回了银行,银行可以通过高额贷款获得巨量回报,而垄断资本作为市场大鳄,能够从中得到了利益,自然不必多说。
可一切都是有风险的,为了管控这笔巨额贷款的风险,银行的干预自然而然变得合理且必要。
银行通过持有对方股份或派遣高管,对资本的经营进行干涉。这无异于对资本从间接转向直接的控制,所以资本也需要通过一样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反向渗透。
二者只能绑定的越来越紧,直至不分彼此。资本与金融的结合诞生了金融资本,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国家机器的命脉深度绑定,直至无法倒塌的地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方舟:重铸人类荣光我辈义不容辞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方舟:重铸人类荣光我辈义不容辞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