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郡城门外,周霆攥紧马缰,并未立刻下令进城,而是勒马立在城外的土坡上,目光扫过靖安郡城墙外的旷野。晨雾尚未散尽,金色晨光穿透薄雾,洒在下方的田地、渡口与集市上,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图景,与他过往所见的战乱之地截然不同。
周虎三人护着孩子们站在身后,目光被不远处的农田吸引——十几名身着青甲的士兵正挽着裤脚,赤着脚踩在泥泞里,帮百姓收割早稻。他们手中的镰刀挥舞得利落,额角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没人停歇。一位老农提着瓦罐走来,倒出清凉的井水递到士兵手中,笑着说:“多亏你们来搭把手,不然这稻子要被露水打蔫了!”士兵接过水罐一饮而尽,抹了把脸笑道:“李老爹客气啥,军民本就该互相帮衬!”周虎看着这一幕,虬髯抖动,低声道:“爹,哪有当兵的帮百姓种地的?京营里的兵,不抢百姓就不错了!”
周霆未语,目光转向左侧的渡口。一艘乌篷船刚靠岸,船上载着满筐的蔬菜和布匹,几名士兵正帮船夫搭着跳板,小心翼翼地扶着一位白发老妪下船。老妪手里拎着一个布包,笑着塞给士兵一把红枣:“孩子们,尝尝鲜!”士兵们笑着推辞,却在老妪的坚持下接过几颗,弯腰帮她把布包扛在肩上,送她到渡口旁的小路上。周豹看得发怔,扛着箭矢的胳膊松了松:“这靖安的兵,倒比咱自家的护院还贴心。”
不远处的临时集市更显热闹。十几顶帐篷错落排布,卖菜的、打铁的、说书的各司其职,人流涌动却井然有序。两名士兵正站在集市入口,帮一位摊贩整理被风吹倒的货摊,摊贩是个跛脚的青年,感激地说:“多谢两位大哥,不然我这摊子要砸了!”士兵摆摆手,转而帮一位妇人哄着哭闹的孩子,从怀里摸出一只用红线系着的桃木小兽,逗得孩子破涕为笑。周凌玥攥着周雄的衣角,大眼睛里的怯意渐渐消散,小声道:“三叔父,他们好像真的不会欺负人……”
周凌云则盯着集市旁的练兵场——几名士兵正教百姓们演练基础的拳脚功夫,为首的伍长大声喊道:“记住,出拳要稳,出脚要快,遇到歹人能自保就行!”百姓们学得认真,时不时有人提问,士兵们都耐心解答。周凌云忍不住道:“祖父,他们不仅不扰民,还教百姓防身,这军纪……太罕见了!”
周霆望着这一幕幕,心头的震撼愈发强烈。他征战半生,见过太多士兵欺压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却从未见过这样军民同心、其乐融融的景象。沈砚不仅能让士兵守纪,更能让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这份凝聚力,是皇帝麾下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比拟的。
他深吸一口气,霜白的眉峰舒展了几分,沉声道:“走,去渡口,先见见这靖安郡的军民,再去见沈砚。”说罢,勒转马头,朝着渡口的方向缓缓行去,身后的周虎等人紧随其后,目光中多了几分敬畏与向往。
周霆一行刚走到渡口旁的粮站,就见一名身着青甲、肩佩铜护心镜的校尉正指挥士兵搬运粮袋。他腰间束着黑色腰带,腰牌上刻着“靖安粮校尉 秦武”,声音洪亮却不粗暴:“慢点搬!这是百姓的冬粮,摔破了袋子仔撕你们的皮!”
几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将麻袋装的稻谷扛上牛车,麻袋上印着“靖安官粮”的朱红印记。一位负责记账的老吏捧着账本走来,指着其中一袋笑道:“秦校尉,这袋稻谷颗粒饱满,比去年的收成还好!”秦武俯身捻起几粒稻谷,放在掌心搓了搓,笑着对周围围观的百姓说:“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咱们改良的耕种法子,收成自然好!等秋收结束,每户还能多领两斗粮!”
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一位老妇提着篮子上前,塞给秦武几个刚蒸好的玉米饼:“秦校尉,尝尝老婆子的手艺,辛苦你们了!”秦武没有推辞,接过玉米饼掰成几块,分给身边的士兵,自己留了一小块,咬了一口笑道:“婶子的饼真香!比军营里的麦饼好吃多了!”
周虎看得眼睛发直,凑到周霆耳边低声道:“爹,这校尉竟和百姓这般亲近,还吃百姓给的东西?京营里的校尉,见了百姓都绕道走!”周霆颔首,目光落在秦武腰间的腰牌上——靖安郡的军官,竟无半分官僚做派,这份接地气,正是军队凝聚力的根源。
周霆勒马立在集市入口,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往来人群踩得光滑,晨雾散去后,阳光洒在各色摊位的幌子上,红的、蓝的、黄的绸布随风轻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嬉笑声交织在一起,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新鲜的河鱼嘞!刚从汴河里捞上来的,活蹦乱跳!”鱼摊老板是个络腮胡大汉,双手拎着一条肥硕的草鱼,鱼鳞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溅起的水珠落在石板上,瞬间被晒干。一位妇人提着竹篮上前,指着鱼腹笑道:“王老板,给我称二斤鱼腩,孩子今天要吃鱼羹。”老板麻利地挥刀去鳞,刀刃划过鱼身的“沙沙”声清晰可闻,称完后还额外添了一小块鱼鳍:“婶子,给娃熬汤,这鱼鳍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衍启元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大衍启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