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灵根的结果如同一场无声的寒雨,浇透了叶承宗与林氏的心。正堂内,先前因期盼而升腾的暖意荡然无存,只剩下檀香燃烧时细微的哔剥声,衬得满室寂静愈发沉重。叶承宗背在身后的手悄然握紧,指节泛白,眉宇间那道新刻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几分,那是希望骤然坍缩后留下的沟壑。林氏则像一株被霜打过的兰花,倚着椅背,眼角绯红,努力维持着最后的体面,但那微微颤抖的肩头和蓄满泪光却强忍不落的眼眸,将她内心的滔天巨浪暴露无遗。
王道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了然。他阅历颇丰,深知“仙缘”二字对凡俗家庭的重量,此刻任何言语都显苍白。他并未急于起身,只是默然品着那盏已失温度的茶,留给他们消化这巨大落差的时间。目光再次掠过安静立于堂中的叶秋,这孩子过分的平静,与父母几乎要溢出的悲伤形成了尖锐的对比,让他心中那点怪异之感,如水中潜鳞,一闪而过。
打破这沉重寂静的,是叶秋。
他迈开小小的步子,走到母亲林氏身边,伸出温软的小手,轻轻覆盖在她因紧握而冰凉的手背上。那触感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暖流,让林氏颤抖的手微微一顿。他仰起头,看着母亲泫然欲泣的脸,声音清澈如山涧溪流,缓缓流淌在压抑的正堂里:
“爹爹,娘亲,真的不必为秋儿忧心。”
他语气平稳,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安抚力量。
“能跟随王伯伯,去看看镇子外面的天空,去学习书中没有的道理,秋儿心里是欢喜的,真的。”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那块已恢复灰扑扑模样的测灵石,眼神中没有厌恶,只有一种纯粹的观察,“灵根之事,或许就像种子,有的适合沃土,有的却能生在石缝。王伯伯说的是常理,但天地之大,道理之多,未必只有一条路通向高处。”
这番话,逻辑清晰,意蕴深远,绝不可能出自寻常五岁孩童之口。叶承宗浑身一震,猛地看向儿子。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儿子的“早慧”或许远非他所以为的“聪明”那么简单。那双眼眸深处,不是孩童的懵懂,而是一种近乎……洞悉的沉静?这感觉让他这做父亲的,在失落之余,竟生出一丝莫名的敬畏。
林氏被儿子的话语触动,再也忍不住,蹲下身紧紧将他搂进怀里,仿佛要将骨肉揉进自己的身体。泪水无声地滑落,浸湿了叶秋肩头崭新的衣料。“我的秋儿……娘的秋儿……”她哽咽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化作最朴素的叮咛,“外面风大,要记得添衣……吃饭要按时,莫要挑食……若是……若是受了委屈……”后面的话,她已泣不成声。
叶秋任由母亲抱着,小手有节奏地、轻轻地拍着母亲的背,像一个沉稳的大人在安抚无助的孩子。“娘亲的话,秋儿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里了。我会照顾好自己,不让爹娘挂心。”
他转而望向神情复杂的父亲叶承宗,小小的脸庞上竟透出一种与年龄截然不符的郑重:“爹爹,家中基业,族人安康,往后就要多劳爹爹费心了。叶家镇虽偏安一隅,然世事变幻,福祸相依。”他的话语在此处有一个极短暂的停顿,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庭院、围墙,最终定格在父亲脸上,那眼神深处,有一抹极淡,却如古井深潭般不可动摇的笃定。
“无论秋儿身在何方,叶家,定会安稳如山。”
这不再像是孩童的告别语,更像是一个烙印着灵魂重量的承诺。叶承宗心中剧震,看着儿子那平静无波却仿佛能容纳天地的眼眸,一时间,因灵根结果而带来的阴霾竟被冲散了大半。一种难以言喻的信心,如同细小的藤蔓,从心底悄然滋生。他的秋儿,或许走的,当真是一条无人能理解、却属于他自己的通天之路!
王道长在一旁,将叶秋的言行尽收眼底,心中已是波澜起伏。此子心性之佳,应变之稳,简直闻所未闻!面对“仙路近乎断绝”的判决,非但自身毫无波澜,反而能条理分明地安慰父母,言语间甚至暗含玄机,这份定性与智慧,哪里像五岁稚童?惋惜之情如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苍天何其不公,予其玲珑心窍,却断其通天之梯!
他收敛心神,起身拂袖,声音恢复了道人的平和:“叶居士,林夫人,缘聚缘散,皆有定数。时辰不早,贫道需携叶秋启程了。”
离别时刻终至。
林氏颤抖着手,将早已准备好的小行囊为叶秋背上。行囊不大,却装满了母亲的牵挂:细软的里衣,耐放的干粮,一小包镇上的蜜饯,还有几块散碎银两。每一件物品,都带着家的温度。
叶秋整了整小小的衣袍,面向父母,后退一步,旋即撩起衣摆,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地行了一个庄重的大礼。小小的身躯弯下去,久久未起。
“爹爹,娘亲,养育之恩,叶秋铭记。此去经年,万望二老善自珍重,勿以秋儿为念。”
没有哭喊,没有拉扯,只有一句沉静如水的告别,和一个近乎虔诚的揖礼。这份超越年龄的克制与深情,比任何哭闹都更让人心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秋叶玄天录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秋叶玄天录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