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兄开始会给她们讲解更深入的原理,甚至偶尔会征求她们的意见。她们不再仅仅是“打杂的”,而是成为了课题组里富有潜力的新鲜血液。
在这个过程中,苏婉宁感觉课堂上那些曾经觉得艰深的知识,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
《材料力学》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台上金属件的微小形变完美对应;《机械原理》的机构分析,在她眼中变成了动态的、可以优化的系统。
她甚至开始尝试将顾淮曾提到的枪械复进簧的一些思路,迁移到对传动系统缓冲结构的思考中,虽然稚嫩,却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融会贯通的乐趣。
学业,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墨印和试卷上的分数,它变成了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变成了她可以用来探索、创造、甚至未来可能守护些什么的工具。
这条道路固然辛苦,布满荆棘,但每解开一个难题,每看到自己计算的数据、绘制的图纸为课题推进贡献了一点点微小的力量,那份喜悦和充实,便足以驱散所有疲惫。
她知道,顾淮正在他的征途上履行责任,母亲在广袤大地上探寻脉搏,而她,也正在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间,扬帆起航。
同样在进步的,还有苏婉宁的知青朋友们。
这一日,苏婉宁刚把从传达室取回的一叠信堆在桌上,林南燕就好奇地凑了过来,指尖点着那几个带着天南地北邮戳的信封:
“又是你那些知青朋友?”
苏婉宁眉眼一弯,笑着点头。
“是啊,都是以前一起插队的战友。”
林南燕倚在桌边,饶有兴致地问:
“看你们一直保持通信,感情是真好。你们插队时就在一个地方?”
“是的,在一个大队。”
他们都在努力——
在各自的轨道上,向着光明的未来,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
喜欢征途与山河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征途与山河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