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课堂时间总是过的飞快,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有一天的题海战总算结束了,高三三班的教室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徐亦和王强两个值日的,徐亦擦黑板和倒垃圾,王强整理桌子这些。
夕阳从窗户照进来,空荡荡的教室里,空气中的粉笔灰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王强草草的收拾好跟徐亦打个招呼就走了,他约好李胜他们几个,即便是高考将至也不能阻挡几人聚到一起看凡人的热情。
徐亦打扫完,提着垃圾袋背好书包,看了眼空着的教室,才转身关上门,走廊很安静,只有他一个人的脚步声。
一阵很轻,但异常清晰的钢琴声,在这片安静的校园内清晰的传到他的耳朵里。
是从音乐教室传来的。
徐亦的脚步下意识的停住了,琴声带着一种深深的乡愁,旋律婉转流淌,像在讲一个故事,描绘着江南水乡太阳下山时的画面:夕阳下闪着光的河,静静停在石桥边的乌篷船,远处模糊的青色山影,空气里淡淡的炊烟和水汽。每个音符都浸着安静的忧伤和对过去时光的想念。
徐亦的脚不自主的就走到了音乐教室门外,他靠在墙壁上,默默的听着。
张慧的技巧很熟练,感情收敛却深厚,把曲子里那种含蓄的哀愁和暮色的苍茫融合得恰到好处。
他逐渐听出来了这是华国一位近现代作曲家的钢琴曲《暮色中的姑苏河》。它没有西方古典乐那么宏大,却有着东方特有的诗意和深度。
音乐教室的隔音其实不错的,但是或许是放学了,很晚了,张慧将窗户打开,所以让琴声清晰的传了出来。
琴声还在继续,徐亦仿佛站在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画里,疲惫的心在熟悉的旋律中得到了片刻休息。回忆和现实交错,让他有一瞬间的恍惚。
张慧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熟练度让她抓住了这曲子特有的东方韵味儿和深沉的情感。
如水的旋律,带着对故乡和时光的眷恋,像温柔的潮水。
门内的琴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张慧准备关闭窗户,刚走到窗户前就看到了站在外面的徐亦。她心中一喜,但是声音却很柔和。
“徐亦同学?”
徐亦身体突然绷直,糟了!被发现了!他懊恼的攥紧手中提着的垃圾。然后转向张慧那边。
“张老师好。”
他有点尴尬的低下头,躲开张慧的目光。
“听了多久?老师弹得怎么样?”张慧语气轻松,像是在询问一个朋友一样。
徐亦沉默了一下,张慧像朋友一样的语气,让他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
“.....嗯.....弹得.....很有味道。”
“很有味道”这个评价,比单纯的“好听”更进了一层,也更贴近这首曲子的东方神韵。
张慧眼里的光更亮了,真诚的笑了,笑容在夕阳下格外的温暖:
“谢谢。这首曲子特别适合在黄昏弹,作曲家当年在异乡漂泊,看到暮色的河流,想起江南老家,才写下了它,那种淡淡的乡愁,对故乡山水的思念,都藏在旋律里。”
她没有追问徐亦为什么这么评价,而是像一个分享者聊起了音乐背后的故事。
“嗯.....是有点....乡愁的感觉。”徐亦低声应了一句。张慧聊起音乐的创作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寄托,让他感到一种共鸣。这份不追问。不强求,只谈音乐本身的态度,让他感到一丝意外的放松和舒适。
“高三压力很大吧?”张慧话题跳转的很快,目光柔和的看着徐亦。
“我看你们一个个,都像绷紧的弓弦,特别是高考越来越近,你们绷的越来越紧。”
徐亦先是因为张慧的话题跨度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嗯....是有点。”
“有时候听听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慧笑了笑,目光扫过教室里的钢琴:“音乐很神奇,它总能表达言语说不出的东西,也能安抚语言安抚不了的情绪。就像这首曲子,心里烦闷的时候弹一弹,好像那些愁绪也跟着旋律流走了不少。”
她没有等徐亦的回复接着说道。
“好了,天色很晚了,回去吧。”
徐亦绷直的身体此刻异常的松弛,他向张慧点了点头:“嗯,谢谢张老师,再见。”
“记住老师说的,弦,可以紧,但不能一直紧。给自己一点空间,听听心里的声音,不一定是坏事。”
张慧的声音最后传来,随后是窗户关上的声音。徐亦回过身的脚步一顿,随后又大步的朝校门走去。
一路上徐亦的心脏在胸腔里平稳的跳着,刚刚那温和的对话,没有触碰到徐亦任何危险的地方,却在徐亦那扇门上增添了另一道裂隙。
张慧的平和,不追问,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像一道温暖而实在的暖流。让他对这个音乐老师产生出了一点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回到家,妈妈周慧兰在厨房做着饭菜,徐亦则打开电脑,搜索了一下那首《暮色中的姑苏河》,故事背景和张慧说的如出一辙,徐亦点击歌曲封面上的播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