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湖决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陈友谅败亡的消息便如惊雷般传遍天下。这位曾坐拥江南半壁、手握六十万水师的枭雄一死,其麾下疆域瞬间陷入无主之乱——各州守将或拥兵自立,或献城投降,短短半月内,曾经的“大汉”疆域便被各方势力瓜分殆尽。
朱元璋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命汤和率水师沿长江而上,一路接收陈友谅占据的江州、武昌等重镇,将江东与荆北之地尽数纳入麾下;同时派徐达率军南下,收服江西诸州,昔日与陈友谅争夺多年的江南霸权,终于彻底落入他手中。
而荆州以南的武陵、黔中一带,却被另一股势力捷足先登——正是明玉珍建立的明夏国。明玉珍早年间在蜀地割据,一直蛰伏待机,听闻陈友谅败亡,立刻派大将万胜率军东进,以“助平乱局、保境安民”为名,迅速拿下荆州南部的澧州、辰州等城。这些地带多山多水,易守难攻,且与明夏国的蜀地疆域相连,明玉珍此举,既扩大了版图,也为自己构筑了一道抵御朱元璋北上的天然屏障。
除此之外,张士诚也趁机抢占了陈友谅在淮东的几座小城,虽地盘不大,却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浙西的势力;甚至连西南的一些土司部族,也纷纷出兵,占据了陈友谅麾下较为偏远的羁縻州,一时间,天下格局因陈友谅的败亡而重新洗牌。
消息传到豫州时,宋青书与王胜正在巡查洛阳城防。听闻明夏国纳入荆州以南地带,王胜忍不住皱眉:“明玉珍这步棋走得快啊!荆州乃中原门户,他占了南部,日后若想北上,咱们豫州又多了一个潜在威胁。”
宋青书望着南方的天际,羽扇轻摇,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不止明夏国。朱元璋吞并了陈友谅的核心疆域,实力大增,接下来他定会着手统一江南;张士诚虽暂时安分,却也不会甘心久居浙西。这天下,怕是不会太平太久了。”
他顿了顿,转头对王胜道:“传令下去,加强豫州南部的防务,尤其要盯紧荆州方向的动静。同时快马传信给主公,让他知晓南方的新变局——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大风波。”
王胜点头应下,目光投向城外操练的兵士。阳光洒在兵士们的甲胄上,泛着冷硬的光泽,一如他们此刻面临的局势——陈友谅的败亡并非乱世的终结,而是新一轮角逐的开始,豫州作为中原要地,仍将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他们的守护,远未结束。
大都议事殿内,檀香与墨香交织,张无忌手中捏着豫州送来的急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殿中诸臣皆屏息等待,目光落在这位未定国号却已统御北方的主君身上——陈友谅败亡、明夏国崛起、朱元璋势力大增,南方格局的剧变,已容不得他们再观望。
“主公,如今南方势力重新洗牌,朱元璋吞并陈友谅核心疆域后,下一步极可能北上。咱们若再不建立政权、定立国号,不仅难以凝聚民心,更会让各方势力小觑。”兵部尚书上前一步,语气急切,“此前臣等多次进言,如今正是时机!”
户部尚书亦附和:“尚书所言极是。北方各州赋税、防务需统一调度,建立政权后,新制方能推行,百姓也能有明确的归属,不再受‘无主之地’的流言困扰。”
张无忌缓缓抬头,目光扫过殿中诸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诸位所言,我已思虑许久。陈友谅一死,天下角逐之势愈发明显,若再拖延,恐误大事。”他顿了顿,掷地有声道:“即日起,建立政权,国号为‘北明’,我自号‘明稷王’——不求称孤道寡,只求能凝聚北方力量,护百姓安稳,御外敌侵扰。”
“主公英明!”诸臣闻言,齐齐躬身行礼,殿内压抑多日的气氛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振奋与期待。
长史连忙上前:“主公,既已定国号与王号,臣请即刻草拟诏书,昭告北方各州,同时完善官制、税制,让北明政权尽快步入正轨。”
“准。”张无忌点头,将急报放在案上,指着其中“明夏国纳入荆州以南”的字句,“官制、税制可按此前拟定的框架推进,但防务需优先调整——命燕云十六州守军加强戒备,防止瓦剌、鞑靼部族趁势袭扰;再调三万兵力南下,支援豫州防务,紧盯朱元璋与明夏国的动向,若有异动,即刻回报。”
“臣遵旨!”兵部尚书躬身领命。
张无忌走到殿中悬挂的疆域图前,指尖落在“北明”疆域的标记上,眼中满是坚定:“北明的建立,非为争权夺利,而是为了给北方百姓一个安稳的依托。日后施政,务必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待根基稳固,再图长远。”
诸臣齐声应和,殿内响起整齐的“遵主公令”,声音穿透殿宇,回荡在大都的晨光中。北明政权的建立,如同一颗定海神针,不仅稳住了北方的局势,也让天下格局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一边是迅速崛起的北明,一边是雄踞江南的朱元璋,还有割据蜀地的明夏国,三方鼎立之势初显,乱世的角逐,即将进入更激烈的阶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倚天霸业记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倚天霸业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