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昭都议事厅雕花精致的窗棂,洒落在铺着明黄色绸缎的案几上,光影斑驳,如金线织锦,映照出一室庄重与希望。案几之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捆捆竹简,每一卷竹简上都详细记录着一位官员的姓名、籍贯、履历与才学评语,墨迹未干,仿佛还带着执笔者的体温。今天是昭国首次设置百官的重要日子,楚宴要为新朝搭建一个完整的朝堂体系,不仅是权力的分配,更是秩序的奠基。这不仅是为了治理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为了向万民传递一个安定的信号——昭国已立,纲纪初张。
楚宴身着庄重的玄色龙袍,金线绣就的五爪蟠龙在光线下熠熠生辉,象征着天命所归。他端坐在主位,神情肃穆,目光如炬;苏晚则陪坐在一旁,手中捧着一本《昭国官制》,这本书是她和萧靖彻夜推敲、反复修订而成,纸页间还留着淡淡的墨香与批注痕迹。满朝文武分立两侧,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这些人中,有追随楚宴多年、浴血奋战的老部下,有从大炎投奔而来、心怀理想的旧吏,还有出身流民、凭技艺脱颖而出的能工巧匠,他们身份各异,却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辅佐明主,开创太平。他们肃立无声,只待一声诏令,便将热血与才智倾注于新朝的基业。
“诸位爱卿,”楚宴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钟鸣谷应,在议事厅内回荡,“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山河待整,民心待安。今天设置百官,并非为了封赏功臣、酬报私恩,而是为了让大家各司其职,共理国政。朕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只看能力,不问门第,不拘一格。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尽职尽责,勤政爱民,不辜负朕的期望,也不辜负万民的期望,更不负这乱世中百姓对太平的渴求。”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响彻大厅,如潮水奔涌,激荡着梁柱,仿佛连屋檐上的铜铃也为之轻颤。
楚宴首先看向了萧靖。萧靖,这位前大炎的御史,曾因直言进谏被贬,却始终不改风骨。自从投奔昭国以来,他不仅为楚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更主持拟定了官制和律法,字字斟酌,条条严谨,是难得的治国之才,被誉为“昭国文脉之基”。“萧靖。”
“臣在!”萧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衣袖拂过地面,动作沉稳如松。
“朕任命你为左相,总领朝政,辅佐朕处理国家大事,兼管吏部和礼部!”楚宴的声音沉稳有力,字字如钉,“左相是百官之首,掌管行政、人事、典章、礼仪,统摄六部,协理阴阳。这份任命,既是对萧卿才德的肯定,也是对天下士人的昭示——昭国敬贤重士,礼待儒臣。”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更是对所有投奔昭国旧吏的安抚与信任。”
萧靖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化为深沉的坚定,他再次深深躬身:“臣萧靖,感谢陛下知遇之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陛下治理昭国,整肃纲纪,安民立政,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使昭国之光照耀四海。”
接着,楚宴目光转向人群中的沈医女。沈医女身着素色麻布医袍,发髻朴素,虽年过半百,两鬓染霜,却目光清亮,精神矍铄,眉宇间透着仁者之气。自从医女学院成立以来,她亲授医术,昼夜不息,已培养出数百名女医,行走于乡野边关,救治了无数百姓和伤兵,被民间称为“活菩萨”。“沈医女。”
“老身在!”沈医女上前,步履稳健,声音温和却坚定,如春风化雨。
“朕任命你为太医院正,掌管全国医疗事务,统领医女学院和各地医馆,负责疫病防治、军民诊疗、药材统配与医典修纂!”楚宴的语气中充满了敬意,甚至微微起身,“昭国以人为本,医疗是民生之基,是国之大政。疫病一起,可倾城倾国;医道昌明,方能民安国泰。这件事情,朕只托付于你。”
沈医女深深一揖,眼眶微红:“老身谢陛下隆恩!老身定当竭尽所能,培养更多医才,研制良方,巡诊四方,救治更多百姓,为昭国的安康保驾护航,不负‘医者仁心’四字。”
随后,楚宴看向魏小六。魏小六从最初的粮官,到推行工分券、管理商队,在经济事务上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精算善谋,务实不华,曾以一纸账册平定三县饥荒,被百姓称为“铁算盘”。“魏小六。”
“末将在!”魏小六快步上前,单膝跪地,铠甲铿锵,声音洪亮。
“朕任命你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户籍、赋税、粮储,兼管商队与互市贸易,统筹盐铁、度支、国库!”楚宴语气郑重,“昭国的经济命脉,就交给你了!你需确保粮草充足,赋税公平,商路畅通,国库充盈,为伐炎之战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更要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因赋役而困苦。”
魏小六激动得声音发颤,双手紧握:“末将魏小六,感谢陛下信任!末将定当管好户部事务,不浪费一粒粮食,不贪一文钱财,账目清明如水,收支有度,让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富国强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