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问得苏措手不及,她感觉一股热浪瞬间涌上脸颊,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满脸通红。她设想过陆时砚的各种反应,可能是面无表情地“嗯”一声,也可能直接忽略这个无关学术的问题,唯独没料到他居然会这样反问,而且还是用那种近乎调侃的语气。
“都、都好听……”她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能挤出这么一句毫无说服力的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陆时砚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没再继续逗她。他伸手拿起桌上的保温杯,递到苏念面前:“刚泡的蜂蜜水,温的。下次再听见‘时砚’,不用慌,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
苏念愣愣地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不烫也不凉,正是最适合入口的温度。保温杯是深蓝色的,款式简洁大方,就像他办公室里的其他物品一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自有一股沉稳的气质。
她捧着杯子,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陆时砚已经低下头继续看文献了,仿佛刚才那段对话再平常不过。苏念只好轻声道谢,抱着杯子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门在身后合上,苏念站在走廊里,低头看着手中的保温杯。杯盖是旋紧的,但丝丝缕缕的甜香还是若有若无地飘散出来,像是春日里初开的花蜜。她忍不住拧开杯盖,小心地抿了一口——温热的蜜水滑过舌尖,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滋润了她有些干涩的喉咙。
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感冒时,母亲总会为她泡一杯蜂蜜水,说是能润喉止咳。自从离家上学后,就很少有人这样细致地关心过她了。没想到今天,会在陆教授这里体验到这种久违的、被默默关怀的感觉。
她抱着杯子慢慢往实习生的公共办公室走,脑海里却不断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陆时砚镜片后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他温和中带着调侃的语气,还有那句“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这话听起来霸道,却又奇异地抚平了她心里那点莫名的躁动。
走到走廊转角处,苏念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那扇紧闭的红木门。门后是她敬畏已久的教授,是学术领域里令人仰止的高山,但此刻在她心中,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亲近感。
她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暖烘烘的,像是被那杯蜂蜜水熨过一般。原来撞名也能撞出教授的“特殊关注”,这感觉好像也不错。
回到公共办公室,几个实习生正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见苏念进来,林薇率先朝她招手:“苏念,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数据模型,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苏念应声走过去,将保温杯小心地放在桌角不会被打扰的位置。
李哲注意到这个陌生的杯子,好奇地多看了两眼:“新买的杯子?样式挺别致的。”
苏念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多做解释。倒是林薇眼尖,盯着杯子看了半晌,突然压低声音:“这个杯子……怎么看起来有点像陆教授那个?”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瞬。几个实习生互相交换了眼神,脸上都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陆教授有轻微洁癖,从不与人共用物品,这是组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苏念感到脸上刚刚退下去的热度又涌了上来,她强作镇定地打开电脑:“你看错了吧,保温杯不都长得差不多吗?先看数据模型吧,哪里有问题?”
大家见她不愿多谈,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但投向那个杯子的目光依然带着几分好奇。
林薇把电脑屏幕转向苏念:“就是这个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着性水平总是达不到标准,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行。”
苏念俯身仔细查看代码和输出结果,眉头渐渐蹙起。“数据预处理可能有问题,”她指着其中一行代码说道,“你们看这个离群值处理的阈值设得太高了,可能会过滤掉太多有效数据。”
“可是按照文献上的建议,这个阈值是合理的啊。”张薇反驳道。
“理论值和实际应用总是有差距的,”苏念说着,突然想起什么,“陆教授上周发的论文里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我找给你们看。”
她熟练地登录学校图书馆系统,很快找到了那篇刚发表不久的论文。几个实习生围拢过来,看着论文中的公式和案例应用,不时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还是你厉害,连教授刚发的论文都第一时间研读了。”李哲佩服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抽出空来看呢。”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碰巧看到了而已。”她没说的是,自从成为陆时砚指导的实习生后,她几乎追阅了他所有的论文和着作,甚至包括他学生时代发表的几篇不那么起眼的小文章。
每当阅读那些文字时,她总觉得能透过严谨的学术表达,窥见背后那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质——逻辑严密却不失创新,稳重踏实又敢于突破常规。这种发现带给她的喜悦,就像是挖掘宝藏一样令人着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岁时予你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