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的空气带着初秋特有的清冽,混合着泥土与草木未散的芬芳。阳光穿透薄薄的云层,洒在古朴庄重的城郊博物馆灰砖建筑上,为其镀上一层温润的金边。车子平稳地停在博物馆宽敞的停车场,周围绿树掩映,一片静谧,只有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空气。
车内,苏念还沉浸在出发前的资料准备中。她白皙的指尖小心翼翼地捏着陆时砚提前打印好的厚厚一叠史料清单,纸张微凉,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气息。清单上,陆时砚用深蓝色的钢笔做了许多详尽的标注,字迹遒劲有力,偶尔圈点出关键的人名、地名或疑点。她的指尖正滑过一行关于“明代江南民间水利纠纷”的批注,或许是看得太过入神,指尖微微蹭到了墨迹未干透的一处标记,留下一点不易察觉的淡蓝痕迹。
“嗯?”她下意识地轻呼一声,抬起头,恰在这时撞进了陆时砚含笑的眼眸里。他就坐在驾驶座上,侧身对着她,似乎已经看了她一会儿。车窗外的光影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那目光温和而专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
“别着急,”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像大提琴流淌的音符,在安静的车厢内格外清晰,“我们先去接待处登记,今天时间很充裕,足够我们把需要的东西都梳理清楚。” 他说话间,已经动作利落地解开安全带,推开车门,绕到副驾驶这边,替她拉开了车门。
一股清冽的秋风瞬间涌入车内,吹散了苏念心中那点因专注而生的微热。她连忙将手中的清单合拢,正要下车,陆时砚却已自然地伸出手,先一步接过了她手中的文件,随即,温暖干燥的大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腕,带着一种不容置疑却又无比体贴的力道,引领着她往博物馆那扇厚重的青铜色大门走去。
“小心门槛。”他低声提醒,脚步放缓。苏念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手腕处被他触碰的地方传来清晰的温热感,那热度似乎顺着血脉悄然蔓延开来。她微微低头,掩饰住一瞬间的慌乱,跟着他的步伐,迈入了这座承载着岁月尘埃的知识殿堂。
接待处设在博物馆入口左侧,古色古香的木质柜台后,一位穿着藏青色中山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伏案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看清来人后,脸上立刻绽开了慈祥而熟稔的笑容。
“哟,时砚!真是稀客,好久不见啊!”老者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带着学者特有的爽朗。他绕过柜台,热情地与陆时砚握手,目光随即落在紧跟在陆时砚身侧的苏念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打趣道:“这次怎么还带了个这么标致的小姑娘来?你这小子,终于开窍了?”
苏念被说得脸颊微热,下意识地想开口解释:“张教授,您好,我们……” 她的话还未说完,陆时砚已经先一步开口,语气坦然自若,甚至带着几分对后辈的欣赏与骄傲:
“张教授,您就别打趣我了。这是苏念,我们历史研究所新来的研究员,也是我目前负责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文案梳理和前期资料分析工作全靠她一手抓,做得非常出色。” 他侧头看了苏念一眼,眼神里是纯粹的肯定,“这次项目涉及到馆里珍藏的一批明清地方史料,我想带她来实地看看原件,体验一下实物带来的历史触感,这对激发她的创作灵感,深入理解那段历史语境,会有很大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这番话既清晰界定了两人的工作关系,又巧妙地将苏念的才华与努力置于聚光灯下,给予了她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苏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先前那点被调侃的羞涩迅速被一种被信任和被重视的踏实感取代。她感激地看了陆时砚一眼,他回以鼓励的颔首。
张教授听完,脸上的笑意更深,看向苏念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赏:“原来如此!好好好,年轻人就该多来这样的地方,感受历史的脉搏。苏念同志,欢迎你来我们馆做研究。” 他热情地招呼着,“走,登记一下,我带你们去史料库。时砚惦记的那几份宝贝,可一直给他留着呢。”
三人沿着博物馆宽阔的回廊向内走去。脚下的水磨石地面光洁如镜,倒映着高耸的穹顶和两侧墙上悬挂的巨幅历史地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属于古老纸张、樟木柜和时光沉淀后的宁静气息。张教授和陆时砚边走边聊,话题很快深入到馆藏的明清史料,特别是江南地区水利、赋税、漕运相关的民间契约、地方志书和往来公文。
苏念安静地跟在两人身后半步的位置,一边仔细聆听着两位资深学者的对话,汲取着书本之外的知识,一边忍不住被走廊两侧展柜中陈列的文物吸引。一件明代的青花鱼藻纹大盘,釉色温润,游鱼仿佛在水中摇曳;一幅清代描绘漕运繁忙景象的工笔画长卷,人物生动,纤毫毕现。历史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岁时予你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