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总是考我。秦鸣摇头轻笑,以我对郭嘉的了解,短期内曹军应无暇南顾。我军新得荆州,需时日消化这膏腴之地,暂时无力北上。而曹军南北两线作战,粮草吃紧,纵有怨愤亦难起兵报复。
郭嘉善谋大势,此刻必劝曹操继续西进,图谋董卓旧地。
西进?孙坚眉头微蹙,可曹军不是正受阻潼关?先前不得寸进,如今如何破局?
只因守关的能人已南下。秦鸣解释道,先前正是有位高人联合李傕、郭汜等人共抗曹军。如今此人离去,西凉诸将便成散沙。若曹军佯装退兵,其内部必生龃龉。届时杀个回马枪,关中唾手可得。
原来如此!孙坚恍然大悟,忽又觉察异样,急看向秦鸣:子若所说的这位高人,莫非就是方才要引荐的那位?
正是。秦鸣颔首,此番迎奉天子能如此顺利,多赖此人谋划。此刻他也随圣驾南下了。
“莫非这些都是子若你的手笔?”
孙坚闻言,脸色骤变:
“难道你与那位高人早有交情,特意请他阻拦曹军,再引他南下?”
若真如此,秦鸣的布局未免太过深远!简直是步步将曹军压制得动弹不得!
见孙坚误解至此,秦鸣无奈摇头:
“主公多虑了,我军务缠身,岂有余力在千里之外设局?”
“此番皆是机缘巧合!”
“先前我曾言长安局势复杂,正是因董卓麾下能人众多。曹操西进,这些人为了自保,自然会联手抗敌。”
“结果曹操刚入关中,那位不慕名利的高人便出手了!”
“待我军抵达,他见脱困有望,便随军南下。”
“此人年岁长于主公,且智谋超群,怎可能受我指使?”
“哦?”
孙坚听罢,含笑颔首:
“若真如此,倒更令人称奇了!”
“董卓帐下竟藏有这等大才!”
说着目光转向秦鸣,赞许道:
“若非子若明察秋毫,我军险些错失贤士!”
“能以一人之力与曹军周旋至今,必是难得的奇才!”
话音未落,他已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孙坚本就惜才如命,如今凭空得此大才,怎能不心潮澎湃?
他当即催马靠近,扯住秦鸣衣袖道:
“子若,不如别等回南阳了,今夜扎营后便带我去拜访如何?”
见主公这般急切,秦鸣莞尔:
“这有何难?”
“若非恐引人注目,此刻请他来见亦无不可。”
“方才我已与他打过招呼,想必他早有准备。”
孙坚闻言大喜过望:
“子若子若,你总能让某惊喜连连!”
谁能想到秦鸣方才短暂离开片刻,不仅寻得贤才,竟连会面事宜都已安排妥当!
这正是他最欣赏秦鸣之处——无论何事,皆能雷厉风行。旁人耗时费力尚且难成,这位军师出手,顷刻间便能迎刃而解。
念及此,孙坚不由再度感慨。
秦鸣不仅文韬武略冠绝三军,在举荐贤能上更是不遗余力。
且不说早年的赵云,单是后来举荐的江东二张、顾雍、虞翻等人,如今皆成栋梁之才。经其考核的吕岱、吕范、吾粲、严畯等,亦皆为干练之臣。
甘宁、黄忠等猛将皆世间罕见,如今又得高人举荐,且胸怀坦荡!
这岂止是寻得一位军师?
分明是觅得治国良相!
更乃百年难遇的贤相!
思及此,他不禁朗声赞叹:
子若,此人若为相,必成流芳百世之名相!
主公此言恐有欠妥!
秦鸣含笑提醒。孙坚虽在盛赞自己,言语间却不经意透出几分雄心。
此乃人之常情。
野心总随实力渐长而膨胀。
昔年曹操亦曾真心匡扶汉室,待势力壮大,方渐生问鼎之意。
刘备毕生以兴复汉室为志,终见事不可为,亦毅然称帝。
今孙坚辖地广袤,民众逾千万,已成天下最强之势。纵使袁绍一统河北,亦难分轩轾。
值此局面,若无雄心反倒异常。
然孙坚性直,此等言语实不该宣之于口。即便只是感慨,听者有心,恐被曲解为图谋不轨——尤其当今天子尚在!
孙坚凝思片刻,恍然点头:
确是我失言了!
人皆会成长,他亦不例外。
经年磨砺,这点敏锐岂能没有?
秦鸣特意强调二字:
其一警示隔墙有耳;
其二提醒天子在后;
其三暗示时机未至。
现下不可,未必将来不可。
与秦鸣相处日久,对这些弦外之音他已心领神会。
话锋一转,他复又笑道:
方才不是在议曹操之事?你说其必全力西进,又言暂不足虑,莫非日后需加防范?
正是!
秦鸣抚掌而笑。
孙坚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先生可还记得汜水关前,我曾分析董卓迁都的必然性?
如今的曹操,唯有选择我当初规划的那条路线!
听到汜水关三字,孙坚神色顿时凝重起来。讨伐董卓的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这位谋士精准预言了天下格局的演变,更提出了董卓迁都后的战略蓝图。虽然董卓未能实现,但他始终铭记于心。
先生的意思是,曹操会西取关中,兼并西凉,再图益州?
正是!谋士轻抚长须:眼下我军无力北上,曹操定会趁此良机,实施我当年的战略。
曹操绝非董卓可比,他若决意执行,远比董卓更有胜算!
喜欢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