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霜花凝结在窗棂上,林凡呵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冷空气中缓缓散开。
今天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气运【青铜】,虽无大惊喜,却也平稳顺遂。
穿上厚实的工装外套,林凡推门而出。
海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却也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码头上已经热闹起来,渔船发动机的轰鸣声、渔民们的吆喝声、海鸥的鸣叫声,交织成东源村特有的晨曲。
“凡哥,早!”阿明裹着厚厚的棉服,正在检查示范区的值班记录,“昨晚水温降到9度了,贝苗情况稳定。”
林凡点头,接过记录本仔细查看。
自首期采收结束后,示范区的重心转向越冬管理。每个吊笼下沉到更温暖的水层,每天三次监测水温、溶氧量和酸碱度,这些数据都由小玲仔细记录在案。
“走,去海上看看。”林凡跳上小船,阿明紧随其后。
发动机突突响起,小船驶向示范区。
海面上漂浮的浮标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在朝阳下闪着微光。林凡仔细检查每一个浮标锚固是否牢固,网箱有无破损。
“凡哥,那边好像有情况。”阿明突然指向东南方向的一个浮标。
林凡眯眼望去,发现那个浮标倾斜得有些不正常。两人驾船靠近,发现是锚绳被一艘过路货船的螺旋桨刮到,虽然没断,但已经严重磨损。
“幸亏发现得早。”林凡松了口气,立即呼叫岸上支援。
不一会儿,李叔开着维修船赶来,三人配合着更换了锚绳。海上的工作就是这样,看似平静,却随时可能有意外发生。
“林凡啊,你这眼睛真毒,这么细的问题都能发现。”李叔佩服地说。
林凡笑笑没说话,心里明白这不是眼睛毒,而是【智能管理日志】今早给出的提示:【东南区3号浮标锚固系统异常,建议立即检查】。系统的预警功能越来越实用,但他必须找到合理解释来掩盖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
中午回到岸上,小玲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海鲜面。热汤下肚,驱散了海上的寒气。
“林凡哥,县水产研究所发来了邀请函,下周有个冬季养殖技术培训班,为期三天。”小玲递过来一份文件,“要报名吗?”
林凡眼睛一亮:“当然要!给我和李叔都报上名。”
虽然他有系统加持,但科学知识永远不嫌多。更何况,这种培训是结识同行、获取最新行业动态的好机会。
下午,林凡独自一人来到仓库,这里已经改造成了他的“研究室”。墙上挂着海域图,桌上摆着各种养殖技术书籍和笔记,角落里还放着水质检测设备——明面上是从县里买来的普通设备,暗地里他依然依赖系统的【水质与养分快速测试纸】。
今天他要试验的是系统新提供的【饵料优化配方】。根据日志建议,冬季贝类新陈代谢减慢,需要调整饵料成分比例,增加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林凡,在忙吗?”老村长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村长,快请进。”林凡赶紧开门。
老村长裹着厚厚的棉大衣,手里提着一壶热茶:“这么冷的天,也不歇歇?喝点热茶暖暖身子。”
两人围着电暖器坐下,老村长看着墙上的图表和数据,感叹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记得你刚回村那会儿,大家都以为你这辈子就这么废了,谁能想到现在成了咱们村的希望。”
林凡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大家帮衬得好。”
“别谦虚了,是你的本事。”老村长压低声音,“听说昨天镇领导又来打听你的事了,好像有意向把你这里列为县里的海洋经济示范点。这可是个好机会,但也要谨慎,树大招风啊。”
林凡点头表示明白。自从省考察团来访后,来自各方的关注就没断过。他始终坚持量力而行,不轻易承诺,不盲目扩张。
送走老村长,林凡继续研究深水网箱的计划。系统提供的【小型抗风浪深水网箱蓝图】十分详细,从结构设计到材料选择,从锚固系统到防生物附着技术,都远超当前普通网箱的水平。
但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些超前技术的来源。他决定采取“逐步释放”的策略——先采用常规设计,然后通过“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逐步引入蓝图中的先进元素。
“凡哥,赵老板来了!”阿明在门外喊道。
林凡走出仓库,看到赵老板正从车上下来,手里还提着两盒礼品。
“林老板,给你带了些年货!”赵老板笑呵呵地说,“上次那批特大号牡蛎,在市里卖疯了!高端酒店抢着要,价钱比普通的高三倍还不止!”
林凡请赵老板进屋喝茶,小玲乖巧地泡上来一壶热茶。
“不瞒你说,我今天来是有事相求。”赵老板搓着手说,“春节快到了,海鲜市场需求量大增。你那能不能加快第二批的采收?价钱好商量!”
林凡沉吟片刻,摇摇头:“老赵,不是我不帮你,冬季贝类生长慢,强行提前采收会影响品质和长期产量。咱们的合作是长期的,不能杀鸡取卵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