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瘴气弥漫的黔西南山林,何明风一行人在崎岖的官道上又跋涉了十余日,终于望见了石屏州的地界。
随着地势逐渐抬升,空气变得干爽了些许。
一种异域风情的气息也愈发浓烈起来。
远远望去,石屏州府城并非坐落于平原,而是依着一座陡峭的山势层层叠叠而建。
灰黑色的城墙如同一条巨蟒,蜿蜒盘绕在山脊与隘口之间,与苍茫的山色几乎融为一体。
显得格外险峻。
城郭并非规整的方形,而是顺着山形起伏。
有些地方的民居甚至如同鸟巢般悬挂在崖壁之上。
那是当地彝家、哈尼等族裔特有的土掌房和吊脚楼。
与城内汉式风格的青瓦白墙建筑交错混杂,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略显凌乱的景观。
“我的老天爷,这城……是长在山上的?”
何四郎张大了嘴巴,脸上满是惊奇。
他自幼生长在中原腹地,何曾见过如此依山而建的雄城。
张龙、赵虎也是啧啧称奇,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地形。
白玉兰和苏锦则默默留意着往来人等的步履和气息。
察觉到此地民风似乎与内地迥异。
钱谷低声道:“大人,看来这石屏州,汉夷杂处,形势复杂,远非内地州府可比。”
何明风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扫视着这座边城。
他注意到,城墙上值守的兵丁,除了身着号衣的盛军。
竟还有一些头缠布帕、身穿民族服饰的土司兵。
双方虽共同戍守,但界限分明,彼此之间并无多少交流。
一行人牵马入城。
城门洞开,一股喧嚣热浪扑面而来。
城内的市集比他们途经的任何县城都要喧闹,但这种喧闹中透着一股野性的力量。
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人们与汉人商贩摩肩接踵。
彝族的黑色查尔瓦、哈尼族的绣花短褂、苗族的银饰项圈……
让队伍里唯一一个女子苏锦都看花了眼。
交易的商品也五花八门。
除了寻常的布匹、盐铁、粮食,还有内地罕见的山货、药材、兽皮。
甚至偶尔能看到被关在笼子里的奇异鸟类和小型山兽。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各族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混响。
空气中弥漫着香料、牲畜、皮革和某种烟草混合的复杂气味。
然而,在这片表面的热闹之下,白玉兰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潜藏的戒备。
汉人商贩看着异族顾客时,眼神中带着谨慎的衡量。
而异族人看向汉官和汉兵时,目光深处则隐藏着疏离与警惕。
街面上,偶尔能看到佩刀挎箭的土司兵小队招摇过市。
对盛军巡逻队也仅是微微侧身让过,并无多少敬畏之色。
“四哥,小心看管行李。”
何明风轻声提醒。
何四郎连忙将装有重要文书的包袱紧紧抱在怀里,瞪大了眼睛。
呃……他怎么有种感觉……
好像这里的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像在看肥羊。
“大人,这地方……感觉有点扎手啊。”
张龙压低了声音,手不自觉按在了腰刀上。
“嗯,龙蛇混杂,权责交错。我等初来乍到,需得步步为营。”
何明风沉声道,心中已然对石屏州的复杂性有了初步的估量。
他们并未在街上过多停留,径直前往位于城内地势稍缓处的州府衙门。
府衙倒是标准的官式建筑,黑漆大门,石狮矗立。
但门楣上的匾额和两侧的楹联,似乎也蒙着一层边地特有的风霜之色。
通传之后,何明风整理衣冠,独自一人进入二堂,拜见石屏州知府马成远。
马成远年约五旬,身材微胖,面容圆润。
他端坐在公案之后。见何明风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堆起热情洋溢的笑容,绕过公案迎了上来。
“哎呀呀!何通判!久仰久仰!”
“京里来的翰林清贵,一路辛苦!快请坐,看茶!”
马成远亲自拉着何明风的手,将他引到客座。
“下官何明风,拜见府尊大人。奉旨赴任,日后还需府尊多多提点。”
何明风依足礼数,不卑不亢。
“好说,好说!”
马成远呵呵笑着,重新坐回主位,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
状似随意地问道:“何通判年轻有为,前程不可限量啊。”
“不知此番来我这边陲小州,可还习惯?”
何明风知道这是例行的探底,便谨慎应对,只说是自己初来乍到,诸事皆需学习。
马成远呷了口茶,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推心置腹的感慨。
“何通判,不瞒你说,这石屏州啊,看着不大,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汉夷杂处,民风彪悍,山林险阻,更有那几位……”
“咳,土司老爷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说着,马成远啧啧两声,继续到:“治理此地,光靠朝廷律法,有时是行不通的,讲究的是个‘和光同尘’,是平衡之道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