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料到吕布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汉中北部门户,这意味着朝廷兵马可以顺畅进入汉中。
张飞惊叹吕布的胆识与谋略,此战的关键在于吕布用计诈开城门,过程惊险万分,但吕布成功了。
赵云指出,俘虏曹仁和文聘的意义重大,这两位是豫州、荆州势力的重要大将,其被俘对于提升士气有着巨大的作用,众人因此忍不住欢笑。
接下来,刘备提出需要讨论如何继续作战。
据探子报告,曹操已派大将于禁率兵进入汉中,不久将与曹洪汇合。
此消息使现场气氛凝重。
吕布面临的选择很明确:要么退出汉中,要么坚守安阳进行决战。
有人提议退兵,利用已俘的曹仁和文聘作为谈判筹码。
刘备及其部下在汉中战事之际,面临多种策略选择。
有人主张利用曹仁、文聘与曹操、刘表交涉以谋利,有人则坚持应继续攻取汉中,不可轻易退兵。
大殿内的争论激烈。
刘备询问沉默的郭嘉的意见时,郭嘉提出吕布拥有第三种选择。
他主张吕布率领军队奔袭南郑,吸引张鲁的注意力,使张鲁率领军队与荆州、豫州的援军包围吕布。
这一策略虽充满风险,但或许能出奇制胜。
大殿内的众人对此策略感到震惊并产生疑惑,但最终需要吕布自己做出决断。
谋划对抗吕布?
众人感到压力巨大。
张飞对此表示惊愕,吕布的战力天下无双,寡不敌众,难以对抗。
郭嘉却表示并非如此,他认为可以利用当前局势,由荀攸设谋反击。
他十分信任荀攸的能力。
刘备决定听从郭嘉的建议,让吕布和荀攸来决策。
他派出传令兵传达命令。
刘备命令徐晃、徐荣率领部队星夜南下,将粮草、物资和军械运送到关中与汉中的交界处。
同时,他准备亲自率军征讨汉中。
在汉中郡的安阳县城中,吕布在大殿里坐着,左边是闭目养神的荀攸,右边是庞德和马岱两将。
此时大殿门口进来两人,被五花大绑,分别是曹仁与文聘。
吕布对曹仁开口,曹仁虽然狼狈不堪,但态度坚决,视死如归。
他宁愿死也不会屈服于吕布的威胁之下。
他知道此刻事实已定,但他们依然视之为战场上的博弈。
吕布则选择以大局为重,展现出他的大将风范和智谋。
以下阿瞒眼中的重要性,是你还是汉中?这早已不是问题。
与曹操势力的交往,亦非初次。
兖州之时,双方烽火连天,几乎将那片大地撕裂。
面对曹仁的愤怒,吕布毫不在意。
曹仁的凶神恶煞,吕布视若无睹。
称呼曹阿瞒,此乃吕布之自由。
天下局势明朗,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大汉朝廷的统治必将归来。
此刻不投降,更待何时?
然而,曹仁却坚决拒绝投降,认为刘备挟持天子建立的伪庭是正义的。
对此,吕布只能摇头苦笑。
放眼天下,谁人能敌皇叔?汉庭七州疆土已收,接下来便是汉中、益州等地。
朝廷军队之强大,非你们所能想象。
面对曹仁的执迷不悟,吕布只能选择结束对话。
甲士上前,将曹仁带走。
对于文聘,吕布另有话题。
在荆州,文家受蔡家、蒯家等家族压制,黄、马、庞等家族亦能凌驾于文家之上。
这些情况,文聘应当清楚。
吕布开始询问文聘关于荆州局势的问题,他听闻文家过得不错,为何刘表却只依赖蔡家和蒯家,却忽略了文家。
面对这样的质疑,文聘沉默不语。
吕布随后提出两个选择:投降并作为先锋帮助朝廷兵马收复荆州,夺回文氏应有的地位;或者像曹仁那样面对命运。
吕布点燃一炷香,让文聘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时间过去,文聘抬起头来,表示他要亲自拜见皇叔刘备,不愿投降吕布。
马岱愤怒地认为文聘看不清形势,但庞德阻止了马岱的行动,并强调吕布是主将,应该由吕布来决定文聘的生死。
吕布同意让文聘去见刘备。
此时,刘备的心腹亲兵来到大殿,带来了三个选择供吕布决定。
吕布得知亲兵是通过锦衣暗哨的渠道过来,并告诉他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带走文聘去见刘备。
安排妥当后,吕布告诉众人亲兵带来的消息。
马岱第一个反对退兵的决定,他认为在安阳与曹洪、蔡瑁对抗并非明智之举,而且会有更多的于禁、张鲁等人前来支援。
庞德也对此表示担忧。
吕布与谋士荀攸商讨战略,提议奔袭南郑以出奇制胜。
荀攸虽一开始保持沉默,但随后表示并非畏惧生死,而是在思考吞并汉中的妙计。
众人听后大喜,决心听从荀攸安排,拿下汉中,为朝廷收复失地。
士气大振的吕布激励将士们效仿昔日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定能取得汉中大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