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殿门口那位紫衣嬷嬷的惊鸿一瞥,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小满心中漾开了层层不安的涟漪。那目光并非寻常的好奇或审视,而是一种深沉的、带着某种衡量与探究的意味,让她隐隐感到,自己这滴刚刚汇入尚膳监的水珠,似乎已引起了某些深水层存在的注意。
她迅速低下头,佯装专注于清理灶台,心中却警铃大作。在这深宫之中,任何超乎寻常的关注,都可能意味着麻烦。尤其是她这样一个身份特殊、带着“王府举荐”光环的宫外之人。
果然,初露锋芒带来的并非坦途,而是更隐晦的暗流。刘公公那句“手艺还过得去”的评价,以及他命人端走点心的举动,非但未能让她处境改善,反而像是点燃了某些人心中的妒火。
次日清晨,当林小满再次来到东配殿她那偏僻的灶台前时,发现情况比昨日更糟。昨日领到的虽是次等面粉和变味奶油,好歹分量足够。今日她去领料时,那小太监却皮笑肉不笑地告诉她:“林姑娘,真是不巧,上好的玫瑰酱和脱皮绿豆昨日都被各宫主子们预定的点心用完了,库房只剩这些陈年的,您看……”他推过来的,是一罐颜色暗沉、香气几近于无的干瘪玫瑰花瓣,以及一袋夹杂着不少未脱净豆壳的劣质绿豆。
这分明是刻意刁难!玫瑰饼的灵魂在于玫瑰馅的鲜香,豌豆黄的关键在于绿豆沙的细腻纯净。用这样的材料,纵有通天手艺,也难做出上乘之味。
林小满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谦和的笑意:“有劳公公,能用便好。”她坦然接过那劣等原料,心中已开始飞速盘算应对之策。
更令人气恼的是,当她准备开始处理食材时,发现连基本的工具都被人动了手脚。唯一一把顺手的细目筛子不翼而飞,换成了一个网眼粗大、锈迹斑斑的破筛;常用的那套大小擀面杖也不知所踪,只剩一根一头开裂的旧棍子;甚至连她昨日特意擦拭干净的那块案板,也被人泼上了污水,湿漉漉、黏糊糊的一片。
周围几个厨役或低头忙碌,或窃窃私语,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那位李嬷嬷更是站在主灶前,一边指挥手下制作供给某位太妃的精细点心,一边用眼角余光斜睨着林小满这边的窘境,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面对这接踵而至的刁难,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将涌到胸口的怒意强行压下。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她想起在汴京时,面对苏清远的种种打压,她也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一次次闯过难关。这深宫之局,虽更险恶,但道理相通。
她没有抱怨,也没有去向刘公公告状——那只会显得自己无能且招惹更多是非。她默默地打来清水,将肮脏的案板彻底刷洗干净;找来一块干净的细棉布,自制了一个简易的过滤袋,以替代缺失的细筛;至于那根开裂的擀面杖,她仔细用布条缠绕加固了开裂处,勉强可用。
接下来,便是应对那劣质的原料。对于那罐毫无香气的陈年玫瑰花瓣,她没有直接使用。她将花瓣用温水轻轻泡软,沥干水分,然后取来一小碟宫中常见的、味道清甜的糖渍桂花,将玫瑰花瓣与桂花细细揉合在一起。桂花浓郁的甜香巧妙地中和了玫瑰的陈腐气,并赋予了一种新的复合香气。她又加入少许用白酒化开的蜂蜜,进一步激发和提升香气,制成了一份别具风味的“桂花玫瑰馅”。
至于那袋劣质绿豆,处理起来更费功夫。她耐心地坐在小凳上,一颗一颗地手工挑拣,剔除豆壳和坏豆。这个过程耗时费力,但她做得一丝不苟。挑拣干净的绿豆,她用清水反复淘洗,然后不用普通的浸泡方式,而是采用 “热水激烫” 之法,用滚水快速焯烫一下,再换冷水浸泡。这样既能缩短浸泡时间,又能更好地保持绿豆的色泽和去除豆腥味。浸泡好后,她将绿豆放入锅中,加入少量陈皮丝一同蒸煮。陈皮特有的清香能有效掩盖绿豆可能存在的杂味,使豆香更纯粹。
因为没有顺手的工具,绿豆蒸熟后,她只能用那把粗筛勉强过筛一遍,筛出的豆沙粗糙不堪。她并不气馁,又将豆沙放入自制的棉布过滤袋中,用力反复揉压、过滤,直到得到极为细腻的豆沙泥。这份辛苦,远超常人。
馅料准备就绪,便是制作点心。玫瑰饼的酥皮是关键。面对可能同样会被克扣的油、面,她更加精打细算。和面时,水量、油量掌握得恰到好处,反复揉搓、饧发,将面团的延展性发挥到极致。包制时,她将每个剂子都擀得薄厚均匀,包裹馅料后,巧妙利用手边一个带有简单花纹的杯盖,在生坯边缘压出精致的裙边,使普通的玫瑰饼造型顿时典雅起来。
而豌豆黄,她则在传统做法上做了微调。在熬煮豆沙时,除了常规的糖,她还加入了少量藕粉勾芡,使得成品口感更加Q弹滑嫩,色泽也更为清亮诱人。倒入模具定型时,她在表面用枸杞粒和薄荷嫩芽点缀出小巧的图案,平添几分生机与雅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