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赵琰,踏上归途,林小满的心如同被撕成了两半。一半牵挂着北疆那座孤堡中以身作饵、独面风险的赵琰,另一半则被怀中那份沉甸甸的《军粮改良策》和北疆危局密信灼烧着,催促着她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稳妥的方式,抵达汴京,面见天子!
归途远比北上时更加凶险和艰难。韩德昌显然已经加强了关卡盘查和对可疑人员的搜捕,通往内地的各条要道上,明哨暗卡林立。护送的“夜枭”死士经验丰富,专挑人迹罕至的小路、山道夜行晓宿,避开官军主力。但即便如此,仍有数次险些与巡逻的边军小队或身份不明的黑衣人遭遇,全靠死士们机警果决,或隐匿,或小规模冲突后迅速脱离,才得以化险为夷。
林小满也在这亡命奔途中迅速成长。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严密保护的女子,而是努力配合死士的行动,忍受着颠簸、饥饿和恐惧,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保护好怀中的奏策和样品。她将那枚“安”字玉佩和琉璃珠贴身藏好,仿佛它们真能带来一丝虚幻的庇佑。每当夜深人静,望着荒原上空冰冷的星月,她对赵琰的担忧便如潮水般涌来,只能紧紧攥着那份策论,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历经近二十日的提心吊胆、风餐露宿,当汴京那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林小满几乎虚脱。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在死士的安排下,她乔装改扮,混入一支运送丝绸的商队,有惊无险地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她没有回“林记”,也没有去靖王府,而是按照赵琰事先的嘱咐,直接前往城西的“永济当铺”——那是赵琰留下的最紧急、最可靠的联络点。当铺掌柜见到赵琰的信物和狼狈却眼神坚定的林小满,二话不说,立刻将她密送入一间暗室,并火速设法向宫中传递消息。
消息并没有直接呈报皇帝,而是先递到了如今在宫中地位愈加稳固的容嬷嬷手中。容嬷嬷深知事关重大,不敢怠慢,趁着侍奉太后用药的间隙,巧妙地将“林小满自北疆急返,有关于边塞军务要事面圣”的消息,透给了皇帝身边最得力的首领太监。
皇帝的回应比预想的要快。次日黄昏,一乘没有任何标识的青布小轿悄无声息地停在永济当铺后门,接走了经过一番梳洗、换上干净衣衫却难掩憔悴的林小满。小轿并未驶向皇宫正门,而是绕到一处偏僻宫墙,通过一条隐秘的夹道,直接进入了御书房所在的区域。
再次踏入这间象征帝国权力核心的殿宇,林小满的心跳如擂鼓。与上次探讨美食的平和氛围不同,此次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却只有皇帝赵璋一人端坐于龙案之后,面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晦暗不明,不怒自威的气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早已被屏退,落针可闻。
“民女林小满,叩见陛下。”林小满跪伏在地,声音因紧张而微微发颤,但依旧清晰。
“平身。”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如实质般落在她身上,“北疆一行,辛苦你了。靖王何在?”
林小满依言起身,垂首恭立,闻言心中一痛,强忍哽咽,将赵琰的亲笔密信高举过顶:“回陛下,靖王殿下为稳住北疆局势,探查韩德昌谋逆实证,已身陷黑水堡险地!此乃殿下亲笔奏报,详陈北疆危局!殿下嘱民女,务必亲手呈交陛下!”
首领太监上前接过密信,转呈御前。皇帝展开信纸,快速浏览,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愈发阴沉,最终,他猛地将信纸拍在龙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整个御书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好个韩德昌!好个里通外国的逆贼!”皇帝的声音如同冰碴,带着滔天的怒火,“朕待他不薄,他竟然敢!”
龙颜震怒,威压骇人。林小满屏住呼吸,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片刻,皇帝强行压下怒火,目光再次转向林小满,锐利如刀:“你冒险回京,不只是为了送信吧?靖王在信中言,你另有要策呈献?”
“是!”林小满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再次跪下,从怀中取出那份精心撰写、甚至沾染了旅途风尘的《军粮改良策》以及几份用油纸包裹的干粮样品,双手奉上:“陛下!北疆危局,固然需雷霆手段铲除逆贼,然边军将士乃国之干城,其心不可乱!民女此次北行,见边军粮秣粗劣,甚有霉变克扣之事,士卒怨声载道,此乃动摇军心、资敌以柄之大患!民女不才,凭家传所学及沿途见闻,草拟此《军粮改良策》,并试制样品若干,恳请陛下御览!若此策能行,或可稍解士卒之苦,稳边军之心,亦可显陛下爱兵如子之仁德!”
这番话,她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次,此刻说出,虽带颤音,却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尤其将改良军粮与“稳军心”、“显仁德”联系起来,更是凸显了政治眼光。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没料到林小满会献上如此策论。他示意太监将策论和样品呈上。他先拿起一块改良后的干粮样品,仔细看了看色泽,又掰开一小块闻了闻,甚至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眉头微蹙,似在品味。接着,他展开那份策论,仔细阅读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