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李家祠堂的后院里亮起了温暖的灯火。
从大食堂喝了两口寡淡稀汤就赶紧拉着娄晓月跑回来的方源,正殷勤地给两位老人加餐。
雪白松软的猪肉大葱馅包子,配上从城里带来的六必居酱菜,尤其是那用油纸包着的、还泛着肉汁光泽的月盛斋酱牛肉,在这个物资奇缺的乡下显得十分的奢侈。
方源将一片厚实的酱牛肉,夹进一个刚出锅的热馒头里,递给姥爷李光虎,状似无意地开口问道:
“姥爷,咱家以前那些护院解散后,应该都还留在附近的庄子里吧?
现在……还有能用的人吗?”
方源的声音不大,却让正在享受“肉夹馍”的李光虎动作微微一顿。
觉醒了后世记忆的方源,谁都信不过。
或者说信任这种东西,他只相信以亲缘、利益基础上日积月累的慢慢堆积。
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纯粹以金钱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日后也必将因为金钱遭到反噬。
起家阶段,他需要一匹绝对忠诚、能将身家性命托付出去的帮手,贵精而不贵多。
因此,哪怕此前曲大龙和赵力在与95号院那帮禽兽的纠葛中,表现得十分卖力、忠心耿耿,身上还带着前“方家护院”的印记,但他也不敢将所有鸡蛋都放在这一个篮子里。
他原本的打算是从几个表兄弟里挑选,也不图他们能帮自己冲锋陷阵,只要能跑跑腿、守好院子,别再出上次那种被人堵门的糟心事就行。
谁知,这个想法刚一出口,就被街道和派出所那套复杂的户口制度给否了。
事关身家性命,方源在选人这件事上,不可谓不慎重。
思来想去,只能将主意打到了自己这位胸中暗藏沟壑的姥爷身上。
作为在李家村经营了几百年的坐地户,手里要是没几个压箱底的能用之人,他是决计不信的。
“哒……哒哒……”
李光虎眯了眯眼,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将手里的铜头烟锅子,在身前的四方桌上不轻不重地敲了敲,烟灰簌簌落下。
似乎是在斟酌用词,半晌才缓缓开口:
“这话,你要是放在两年前问我,那我就一句话——没有!
你要知道,那些原本给咱家当长工、佃户的,从49年开始一个个都分了地,成了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谁还肯回来过那种朝不保夕、刀头舔血的活计?”
他顿了顿,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莫名的光彩。
“现在么……”
“现在怎么说?”
方源见有门,立刻又递过去一个塞满了酱牛肉的“肉夹馍”。
老爷子也不客气,接过来就狠狠咬了一大口,紧锁的眉头都舒展开了,含糊不清地赞道:
“嗯……就是这个味儿!”
“死老头子,你还卖上关子了!”
一旁的赵亚楠看不惯自家老伴那副得意的样子,坐在椅子上抬脚就给了他一下。
“嘶——死老太婆!你往哪儿踢呢!”
李光虎不满地咕哝了一声,揉了揉被踢中的小腿。
咂摸了一下嘴里的肉香,接着才慢悠悠地继续道:
“现在么,呵呵……”
那两声冷笑,似是在感慨什么,却又不愿意多说。
转头看向方源,一双看似浑浊的老眼里此刻却泛着宛如黄鼠狼般的狡黠:
“你先跟我说清楚,你要人,是去做什么?
我也好帮你琢磨琢磨。
现在不比解放前,这两年,有些心里不踏实的老伙计,倒是也托过我,想向我打听个门路。
但这里头,哪些是真心投靠,哪些是假意试探,哪些又是想两头下注……
小贼诶~这里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够你学一辈子的。”
话没说两句,这老爷子又得意上了。
方源低下头思索,他也不是很缺动手的人,主要是没有安全感。
目前来说,自己能完全信得过的人勉强一个半,一个是未来的妻子娄晓月,半个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跟母亲李秀禾亲如姐妹的春兰姐。
但,春兰姐毕竟嫁人了,因此只能信半个。
思索之际,院门口传来一阵喧闹。
是在田里忙活了一下午的李家人,外加一个筋疲力尽的娄晓娥回来了。
大晚上的,自然指望不上大食堂能给准备什么干粮,一个个都是灌了一肚子的稀汤咣当响。
人还没进后院,李长文的大嗓门就嚷嚷开了。
“爹娘,前院怎么不见人呢!”
等他莽莽撞撞跨进后院,看清桌上的景象,更是直接叫了起来。
“好啊!我们哥俩带着老婆孩子在地里累死累活,您二老倒好,带着外孙、外孙媳妇在这儿吃得满嘴流油!”
他指着桌上的吃食,如数家珍道:
“我瞧瞧,猪肉大葱的包子、六必居的酱菜……这是什么?
月盛斋的酱牛肉!
好家伙,咱家就是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好的吧?”
这话倒也不全是夸张。
李家的家底比起如今的方家只能说只多不少,哪怕当年土改,也没真个伤筋动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