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雪茹绸缎庄”,方源那点被陈雪茹撩拨起来的火气,很快就被初冬的寒风吹散了。
一家三口外加一个“拖油瓶”小姨子,又溜达到了前门大街,拐进了一家门脸古朴的老字号鞋匠铺。
“师傅,劳驾。”方源递过去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尺寸,“照着这个,订做二十双皮鞋。有男有女,都要最好的料子,防滑耐穿的牛筋底。”
“二十双?!”
正在低头捶打鞋楦的老师傅闻言,手一抖,锤子差点砸在自己手上。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方源。
“小同志,您没开玩笑吧?你这是提哪家厂子采购吧?”
听到方源笑着否认,说是个人买的,有点惊讶但不多。
只是好心地提醒道:“一双手工皮鞋,怎么也得三十块往上。您这二十双……而且,不光是钱的事儿,您……有购货证吗?”
这年头,皮鞋可是稀罕的“大件儿”,和自行车、手表一样,光有钱没用,必须得有专门的工业券或者购货证才行。
“这个您放心。”
方源笑了笑,又从怀里掏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随手抽出了一沓盖着红戳的票证,拍在柜台上。
“您就说,够不够吧。”
这些票证,都是随着轧钢厂和前门商铺的股息、分红一起发下来的。
父亲方礼在世时,为了表现“积极改造”的态度,大部分都主动上交给了厂里或者街道,用来“支援集体”。
可方礼出事之后么……呵呵,方源可没那么高的觉悟。
李家村一大家子人等着接济,徐三夫妇、曲大龙、赵力那帮“旧部”也得日常维护,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他才舍不得往外送。
老师傅看着那沓票证,眼睛都直了,连忙点头:“够!够了!您放心,保证给您用最好的皮料,做得妥妥帖帖!”
……
忙活了一上午,眼看也到了饭点。
“姐夫!饿了!”娄晓娥揉着肚子,开始抗议。
“走!”方源看了看怀里同样眼巴巴瞅着他的李安建,豪气地一挥手,“今天必须吃顿好的!东来顺,涮羊肉!管够!”
东来顺饭庄,二楼雅间。
热气腾腾的紫铜木炭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羊肉的鲜香混杂着麻酱的醇厚香气,瞬间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几位,您要点什么?”
一个穿着白褂子、肩上搭着毛巾的伙计,麻利地递上了菜单。
“小哥儿,”方源也不看菜单,直接问道,“许久不来了,您给推荐推荐?”
那伙计一听他这口地道的京片子,就知道是“懂行”的,立马来了精神,报菜名似地介绍起来:
“那您可问着了!咱这儿的手切鲜羊肉,讲究可大了去了!”
立马指着菜单上的图片,如数家珍:
“您看这个,‘大三岔’,一头白一头红,适合爱吃肥口的;
这个‘小三岔’,两头红中间白,半肥半瘦,口感最嫩;
还有这个‘黄瓜条’,一片通红,是羊后腿上最好的腱子肉,您要是爱吃劲道的,就得来这个!”
“配上咱们家秘制的‘二八酱’(二分芝麻酱,八分花生酱)和刚腌好的腊八蒜……啧啧,”伙计咽了口唾沫,“您就敞开了吃吧,小心把舌头都给吞进肚里!”
“成啊!”方源笑着赞了一句,“那……就先来三盘‘小三岔’,再加两盘‘黄瓜条’,现切现上!”
想了想,又开口对那伙计说道:“对了,哥们儿,再帮个忙。等会儿让后厨,再给我多准备十斤鲜羊肉,切好了,我饭后带走。”
横不能自己这几口人在外头吃香的喝辣的,把家里的大舅和黄家一家四口给落下了。
“十……十斤?!”
那伙计闻言一愣,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些为难:“这位爷,您……您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您瞧我这样儿,像开玩笑吗?”
“不是……”伙计擦了擦汗,“我不是怀疑您吃完不付账。主要是……这肉票……”
他压低了声音:“按市里的规定,咱这地界儿,一个人一个月,也就限购一块钱的量。
您这一开口就要十斤……这都快赶上我一年的量了!
我这没法给您开票啊!”
一块两毛八一斤的羊肉,十斤就是十二块八。
钱不多,但您没处买去。要是回民兴许能多点,一般老百姓想都别想。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方源笑了笑,不慌不忙地朝这位小哥勾了勾手指头,示意他弯腰凑到跟前。
“我懂你们的规矩。”方源的声音压得极低,“我知道,你们当员工的,自己肯定都有内部份额。我也不为难你。”
他不动声色地从兜里掏出两张“大黑十”,塞进了伙计的手里。
“这点钱,您拿着,去跟后厨的师傅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你们这个月的个人份额,匀出来一点。这个,总不为难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四合院:不是,他们怎么敢的啊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