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里面的架子上,还放着几个纸包,林墨走过去,拿起一个,打开一看,里面是小块的糖块,已经有些发硬,却还能闻到淡淡的甜味。这是原主爹特意进的,说村里的孩子多,每次来买东西,给块糖,孩子们就开心了。
“你爹是个实在人,经营这铺子几十年,从没短过别人一两盐、一勺醋。”林建业站在门口,看着林墨的背影,轻声说道,“村里的人都信他,就算是赊账,也都按时还。现在铺子交给你,只要你跟你爹一样实在,肯定能把铺子撑起来。”
林墨捏着手里的糖块,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是原主,没有经营杂货铺的经验,更不知道在1930年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该怎么守住这家小小的铺子,怎么活下去。可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感受着堂叔话语里的信任,他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劲——不管怎么样,他不能让原主爹留下的铺子就这么没了,也不能让自己在这个乱世里活成一捧黄土。
“堂叔,我知道了。”林墨转过身,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以后我一定好好经营铺子,不辜负我爹,也不辜负您的照拂。”
林建业见他眼里有了光,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这就对了。你刚醒,身子还弱,今天就先别开门了,我帮你把坛子里的东西清点一下,再把货架擦干净。明天要是精神好些,再开门营业。”
说着,林建业就拿起墙角的抹布,在水缸里蘸了点水,开始擦柜台。林墨也想帮忙,却被林建业按住了:“你坐着歇会儿,刚醒过来,别累着。我来就行,这点活不算啥。”
林墨只好在柜台后的椅子上坐下,看着堂叔忙碌的身影。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灰尘在阳光里飞舞,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又那么不真实。他掏出怀里的铜钥匙,放在手心里摩挲着,钥匙上的“林”字硌着手心,像是在提醒他——这里是1930年的洪溪村,他是林氏杂货铺的新主人,从现在起,他要在这个乱世里,好好活下去。
中午的时候,林建业回家拿了些吃的来——两个红薯,一碗玉米粥,还有一小碟咸菜。红薯是蒸的,甜糯可口;玉米粥熬得浓稠,飘着淡淡的米香;咸菜是自家腌的萝卜干,咸香爽口。林墨饿了一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林建业坐在一边看着他,时不时叮嘱一句“慢点吃,别噎着”。
吃完饭,林建业又帮着清点了铺子里的货物:盐还有两坛,酱油三坛,醋两坛,洋布还有五匹,针线还有十盒,糖块还有三包……林建业把这些都记在一张纸上,交给林墨:“你收好了,以后进货的时候,就照着这个单子来,别少进了,也别多进了,免得放坏了。”
林墨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纸上的字迹是堂叔的,歪歪扭扭的,却写得很认真,每一样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的时候,村里有人听说林墨醒了,特意过来看他。先是村西头的李婶子,拎着一篮子鸡蛋,一进门就拉着林墨的手问长问短:“墨娃子,你可算醒了!昨天听说你出事,我心都揪紧了。现在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不?”
李婶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原主爹在的时候,经常来铺子里赊东西,每次都按时还。林墨想起记忆里的李婶子,笑着说道:“李婶子,我没事了,劳您惦记了。您还拎这么多鸡蛋来,太客气了。”
“客气啥!你爹不在了,你一个孩子多不容易,这点鸡蛋你补补身子。”李婶子把鸡蛋往柜台上一放,又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几句,才放心地走了。
接着来的是村里的张大爷,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青菜,说是自家菜园里种的,给林墨送来尝尝鲜。张大爷话不多,只是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说:“墨娃子,别担心,有啥困难跟大爷说,村里的人都会帮你的。”
林墨看着手里的青菜,心里暖暖的。他没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年代,陌生的村子里,竟然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善意。这些善意,像是一缕缕阳光,照进了他心里,让他对未来多了几分底气。
送走张大爷,林建业看天色不早了,就对林墨说:“我先回去了,你晚上早点休息,别熬太晚。要是有啥动静,就喊我,我家离这儿近。”
林墨点点头:“堂叔,谢谢您今天帮了我这么多。您慢走。”
林建业摆了摆手,转身走了。院子里只剩下林墨一个人,铺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窗棂的声音。他把铺子里的东西又检查了一遍,确认都收拾好了,才关上门,回到里屋。
里屋就是他住的地方,除了一张硬板床,就只有一个旧衣柜和一张小桌子。衣柜上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原主爹的照片——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人,面容温和,眼神里带着几分沧桑。林墨走过去,轻轻擦了擦相框上的灰,心里默念:“爹,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把铺子经营好的。”
入夜后,洪溪村彻底安静下来,只有虫鸣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林墨躺在硬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了二十一世纪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想起了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想起了办公室里的电脑……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诸天万界:从僵约洪溪村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诸天万界:从僵约洪溪村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