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走廊里还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沈浩抱着刚打印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进展》论文,正准备去图书馆,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沈浩同学,请等一下。”
他回头,见周明教授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手里攥着个旧文件夹,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发现了璞玉:“上次讲座你提的问题,我一直记着,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实验室看看?”
沈浩心里一动 —— 2003 年正是国内端粒酶研究的起步阶段,周明教授的团队虽有理论基础,却受限于设备简陋,很多实验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他压下心里的波澜,笑着点头:“当然愿意,能跟着周教授学习,是我的荣幸。”
跟着周明教授走进实验室时,沈浩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了一下:靠墙的实验台掉了块漆,台面上摆着几台老旧的离心机,机身贴着泛黄的标签,最里面的酶标仪屏幕还闪着雪花点,几个研究生正围着一台显微镜,眉头皱得紧紧的。
“条件是简陋了点。” 周明教授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拂过实验台,“咱们想做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现有的酶标仪灵敏度不够,低温离心机也老出故障,很多实验都卡在这里。”
沈浩的目光落在那台老酶标仪上,这种初代酶标仪检测下限太高,根本达不到肿瘤细胞微量活性的检测需求。他沉吟片刻,抬头看向周明教授,语气笃定:“教授,我愿意个人出资 25 万,升级实验室设备 —— 买一台新的 MK3 酶标仪,再添两台零下 80 度的低温离心机,下周就能到位。”
周明教授手里的文件夹 “啪” 地掉在地上,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你说什么?25 万?”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2003 年,一个大学生能拿出 25 万,已经够惊人了,更难得的是,沈浩还精准说出了设备型号,“你…… 你怎么知道 MK3 酶标仪适合咱们的实验?”
“之前看论文时了解过,MK3 的检测下限能到 0.1U/L,刚好符合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需求。” 沈浩弯腰帮教授捡起文件夹,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平常事,“低温离心机选 Thermo 的,故障率低,能保证样本活性,咱们后续做长期实验也方便。”
周明教授盯着沈浩看了半天,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都有些发颤:“好小子!你比有些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还懂科研刚需!有你这份支持,咱们的实验终于能往前推了!”
消息传到实验室时,几个研究生都围了过来,眼里满是激动。负责细胞培养的张学长搓着手:“沈浩同学,你这真是帮了咱们大忙了!之前因为设备不行,我养的肿瘤细胞都浪费了三批!”
沈浩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 —— 这 25 万不是单纯的 “资助”,而是对未来的投资:端粒酶研究未来会在抗衰老、肿瘤治疗领域爆发,现在跟周明教授的团队绑定,既能积累科研资源,也能为后续的生物科技投资铺路。
晚上回到三环公寓时,晓雅正趴在客厅的地毯上,对着电脑学做曲奇饼干的教程。看到沈浩回来,她立刻跳起来,手里还攥着个沾了面粉的勺子:“沈浩哥!你回来啦!周教授找你干嘛呀?是不是要带你做实验?”
“嗯,周教授邀我加入实验室,我还出资买了些设备。” 沈浩走过去,帮她擦掉嘴角的面粉,“你这是在学做什么?”
“曲奇饼干呀!” 晓雅举着勺子,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听张学长说实验室的人经常熬夜,想做些饼干给你当夜宵,再配晴姐煮的银耳汤,肯定能让你有精神做实验!” 她靠在沈浩怀里,声音软乎乎的,“沈浩哥,你会不会觉得我笨啊?学了一下午,还没做出像样的饼干。”
“不会,咱们晓雅最用心了。”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心里满是暖意 —— 前世他从未想过,会有人为了他的小事,这样费心费力。他拿起一块烤得有点焦的饼干,咬了一口,虽然有点苦,却甜到了心里:“很好吃,比外面买的还香。”
晓雅立刻笑了,又跑去厨房拿面粉:“那我再烤一锅!争取明天就能给实验室送去!”
苏晴端着刚煮好的银耳汤走出来,刚好听到他们的对话,手里的搪瓷杯晃了晃,银耳汤溅出几滴在杯壁上。她赶紧稳住杯子,笑着说:“晓雅的心意最珍贵,不管好不好吃,实验室的人肯定都喜欢。” 她把银耳汤递给沈浩,“刚煮好的,放了点冰糖,你累了一天,喝点补补。”
沈浩接过杯子,苏晴赶紧缩回手,转身去帮晓雅收拾面粉,耳尖却悄悄红了 —— 刚才听到沈浩出资 25 万买设备时,她心里既佩服又酸涩:他总能这样,在不经意间让人刮目相看,可他的光芒,却大多被晓雅看到。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成了沈浩的 “专属文献翻译官”。2003 年外文文献获取不易,很多核心期刊只能去图书馆借影印本,苏晴每天放学后,都会抱着厚厚的《细胞生物学词典》,坐在公寓的书桌前,逐字逐句翻译端粒酶相关的论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黄金年代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