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降临,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从窗户缝隙透进的些许月光。肖霄蜷缩在椅子上,又冷又饿,但更难受的是心中的煎熬。
他想起了远在上海的苏晨和晓梦。如果这次真的被定罪,不仅上大学的机会泡汤,很可能还会被扣上各种帽子,甚至影响到回城。到时候,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苏晨和女儿?
“晨晨,晓梦...”他喃喃自语,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我对不起你们...”
就在肖霄陷入绝望之时,外面的世界也在发生着变化。
李卫东得知肖霄被隔离审查的消息后,立刻去找副书记理论,却被警卫挡在了门外。
“副书记吩咐了,审查期间任何人不得打扰。”警卫冷冰冰地说。
李卫东气得浑身发抖,但又无可奈何。他转而去找老王头,希望生产队长能出面说情。
老王头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卫东啊,不是我不帮忙。这次是上面直接来的人,俺们也说不上话啊。”
“可是队长,您知道肖霄是清白的!那些都是诬陷!”李卫东急切地说。
老王头叹了口气:“俺知道有啥用?得审查组相信才行。这次的事情不简单,听说举报材料很,还有。”
“物证?”李卫东愣住了,“什么物证?”
老王头摇摇头,不再多说。李卫东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对方既然准备了“物证”,说明这场阴谋策划已久,绝不是临时起意。
与此同时,李红梅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想去公社打听情况,却被王建军的跟班刘二狗拦住了。
“红梅同志,我劝你还是明哲保身吧。”刘二狗阴阳怪气地说,“肖霄这次的问题很严重,你要是再掺和进去,小心把自己也搭进去。”
李红梅气得脸色发白:“你们这是诬陷!肖霄是清白的!”
刘二狗嗤笑一声:“清白?等审查结果出来就知道了。我要是你,就乖乖等着,别再多管闲事。”
更让李红梅担心的是,她听说审查组正在挨个找知青谈话,显然是想要搜集更多对肖霄不利的“证据”。
果然,第二天,李红梅也被叫去谈话了。
审问她的还是那个戴眼镜的张同志,但问题更加直接和尖锐:“李红梅同志,我们了解到你和肖霄关系比较密切。你是否听他说过什么不满言论?或者见过他有什么可疑行为?”
李红梅坚定地回答:“我和肖霄同志只是普通的同志关系。他从来没有任何不满言论,更没有什么可疑行为。相反,他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着作,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
张同志推了推眼镜:“但是我们掌握的情况可不是这样。有人反映肖霄经常私下唱外国歌曲,看外国小说,这些都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表现。”
李红梅的心猛地一沉。肖霄确实偶尔会哼唱一些苏联歌曲,也看过几本苏联小说,但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知青都这样。
“唱苏联歌曲怎么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家都会唱啊。”李红梅辩解道,“看苏联小说也是学习社会主义文化,怎么能说是资产阶级思想呢?”
张同志冷笑一声:“是吗?那《喀秋莎》呢?这可不是一般的苏联歌曲,这是苏修歌曲!肖霄是不是经常唱这首歌?”
李红梅愣住了。她确实听肖霄唱过《喀秋莎》,但从来没想过这也能成为罪证。
“肖霄唱《喀秋莎》是因为...”她突然住口,意识到差点说漏嘴。肖霄曾经告诉过她,这首歌是他和上海的女朋友最喜欢的定情之歌。
“因为什么?”张同志敏锐地追问。
“因为...因为旋律好听,很多知青都会唱。”李红梅勉强圆了过去,但后背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
审问结束后,李红梅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对方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连肖霄唱什么歌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有人一直在暗中监视肖霄,收集他的“罪证”。
她立刻找到李卫东,把情况告诉了他。李卫东听后脸色凝重:“这下麻烦了。如果他们连这种小事都能拿来当罪证,说明王建军那伙人是铁了心要整死肖霄。”
“那我们怎么办?”李红梅焦急地问。
李卫东沉吟片刻:“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找到证明肖霄清白的证据,或者揭露王建军他们的阴谋。”
然而,谈何容易。在隔离审查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接触肖霄,也不知道审查组到底掌握了什么“证据”。
更糟糕的是,随着审查的深入,一些原本支持肖霄的人也开始动摇。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人愿意被牵扯进“思想问题”的案件中。
就连副书记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李卫东再次去找他时,副书记的语气明显冷淡了许多:“卫东同志,我知道你和肖霄关系好,但这件事非同小可。审查组确实掌握了一些...不太好的材料。我劝你还是保持距离,不要引火烧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上海有个女儿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在上海有个女儿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