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解围后,城内虽弥漫着胜利的喜悦,但战后的疮痍却触目惊心。东门附近的民房半数被炮火炸毁,断壁残垣间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城南的农田在孙军围城期间被马蹄践踏、战壕毁坏,不少庄稼枯死在地里;城西的贫民区更是一片狼藉,百姓们的衣物、家具被逃兵劫掠一空,不少家庭失去了男丁,只剩下老弱妇孺守着残破的家园。更让人心忧的是,部分百姓仍未从战乱的恐惧中走出,夜里常常被噩梦惊醒,还有人因为担心孙军卷土重来,收拾行囊想要逃离临城。
马小丑忙于整顿部队、强化训练,分身乏术,看着城内百废待兴的景象,心中焦急却无从下手。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际,苏玉婷主动找到了他的临时指挥部。
“马队长,我看你近日为部队训练和城内事务忙得焦头烂额,或许我能帮上一些忙。”苏玉婷身着一身淡青色的布裙,裙摆上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刚从城外走访回来,“临城的百姓需要安抚,生产需要恢复,这些事务虽不涉及军事,却关系到人心稳定,若处理不当,恐怕会生乱子。”
马小丑正愁没有得力之人处理这些民政事务,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起身相迎:“苏小姐愿意相助,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只是这些事务繁杂琐碎,还要劳烦你奔走,实在过意不去。”
“马队长客气了。”苏玉婷微微一笑,眼神清澈而坚定,“临城是我的家,守护家园、安抚乡邻,本就是我该做的事。你专心训练部队,防备外敌,民政事务交给我,我定不辜负你的信任。”
当天下午,苏玉婷便在苏府设立了“临城民政署”,抽调了苏府的几名得力家丁和城内几位有威望、识文断字的乡绅,组成了临时办事团队。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全面排查城内及周边村镇的受灾情况,挨家挨户走访,登记百姓的需求和困难。
她从城西的贫民区开始走访。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经不住炮火冲击,不少屋顶塌陷,墙壁开裂。年过六旬的张婆婆正坐在自家残破的门槛上抹眼泪,她的儿子在守城时牺牲,儿媳带着孙子回了娘家,只剩下她一个人,看着毁坏的房屋,连基本的遮风挡雨都成了问题。
“张婆婆,您别难过。”苏玉婷快步走上前,扶住老人的胳膊,声音温柔却有力量,“您的事我听说了,您儿子是英雄,为守护临城牺牲,我们都记着他的功劳。您放心,房屋我们会帮您修缮,今后您的生活,民政署也会照拂。”
张婆婆抬起布满皱纹的脸,看着苏玉婷真诚的眼神,哽咽着说道:“苏小姐,我一个孤老婆子,也没什么能报答你的……”
“婆婆,您好好活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苏玉婷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两斤大米和一斤面粉,递到张婆婆手中,“这是一点粮食,您先将就着吃。明天我就让人来帮您修缮房屋,有任何困难,随时去民政署找我。”
离开张婆婆家,苏玉婷又走访了好几户受灾家庭。有失去丈夫的寡妇,带着三个孩子无依无靠;有房屋被烧毁的农户,全家只能暂居在破庙里;还有因战乱受伤的百姓,没钱医治,伤口化脓发炎。苏玉婷一一记录下他们的情况,安慰他们的情绪,给每户都送去了粮食和急需的物资。
走访过程中,她发现不少百姓想要逃离临城,核心原因是担心孙军卷土重来,以及战后生活无以为继。针对这个问题,苏玉婷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乡绅和保长,向百姓宣传马小丑部队的训练成果,让大家知道现在的临城有精锐之师守护,不必担心外敌;另一方面,迅速制定恢复生产和救灾重建的政策,让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
一、恢复生产,夯实民生根基
生产是百姓的立身之本,只有让农田重新耕种、商铺重新开业,百姓才能安心留下来。苏玉婷从苏府的粮仓中调拨了一批种子(水稻、小麦、蔬菜种子),又拿出资金,从周边未受灾的村镇购置了农具(锄头、镰刀、犁耙),免费分发给受灾农户。
“乡亲们,现在正是春耕的好时节,不能耽误了农时!”苏玉婷在城南的农田边召集了百余户农户,高声说道,“民政署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种子和农具,一会儿就会分发给大家。马队长也说了,训练之余,士兵们会来帮大家耕种、修复水渠,咱们一起把田地种起来,只要有了收成,日子就会好起来!”
农户们看着堆放在一旁的种子和农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前他们看着被毁坏的农田,心中满是绝望,现在有了种子、农具,还有士兵帮忙,重新耕种的信心又回来了。
“多谢苏小姐!有了这些,我们就能种地了!”
“是啊!只要能种出粮食,我们就不用逃了!”
苏玉婷还组织人手,修复被毁坏的水渠和灌溉设施。城南的主水渠在孙军围城时被挖断,导致大片农田缺水。苏玉婷让民政署的人牵头,召集了两百多名青壮年百姓,又请马小丑派了五十名士兵协助,用了三天时间,便将水渠修复畅通。当清澈的河水再次流入农田时,农户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朝着苏玉婷和士兵们道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