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清河县及周边三镇后,马小丑的势力已在冀南腹地扎下深根——以临城、固县、南和县、清河县为四大核心,辐射周边三个乡镇级辖区,版图东抵运河、西接太行余脉、南邻黄河支流漳水、北连邢台李正明地界,总人口突破五十万大关。城墙之上,“保境安民”的大旗迎风猎猎,城内炊烟袅袅、市集兴旺,与周边军阀割据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但马小丑深知,乱世如逆水行舟,守成即是败亡。南部三县(宁河县、济阳县、夏津县)盘踞的军阀周老虎,如同一把悬顶之剑,其势力范围与临城接壤,残暴之名早已通过流民之口传遍冀南,若不主动出击,迟早会联合其他势力北上发难,将他苦心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
周老虎原名周彪,早年是冀南有名的绿林匪首,袁世凯死后,旧军溃散,他趁机收编了两个营的溃散士兵与数千地方悍匪,占据南部三县近三年,兵力扩充至一万五千人。此人嗜杀成性,在辖区内推行“三征政策”:征粮、征钱、征丁,百姓家中存粮被搜刮殆尽,青壮年被强征入伍,稍有反抗便满门抄斩,宁河县郊外的乱葬岗,常年堆满饿死、战死、被杀的百姓尸骨。更让马小丑警惕的是,周老虎麾下有一员悍将——女军官沈若雁,据斥候传回的情报,此女年方二十五,原是太行山下武术世家传人,因家族被土匪屠戮,被迫投奔周老虎,后凭借超群武艺与过人智谋,一路升至夏津县守将,麾下三千兵力中,五百“雁翎卫队”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曾以五百之众击溃过两倍于己的小军阀,在南疆一带素有“红颜煞神”之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马小丑站在司令部的巨幅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南部三县的位置,“周老虎残暴虐民,是冀南百姓的毒瘤;沈若雁战力超群,是我们南下的最大变数。但如今我们兵精粮足、民心所向,正是收复三县、解救百姓的最佳时机!”
此时,距离军事演习结束已过两月,部队经过休整与扩编,战力较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兵工厂每月能生产改良步枪两千支、轻机枪三十挺、75毫米山炮五门,子弹五十万发、手榴弹三万枚,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战役;民生方面,七县粮食丰收,储备粮达三百万斤,纺织厂月产细布五千匹,完全能满足部队军装与民生需求。万事俱备,只欠整军誓师,剑指南疆。
七县整军:聚沙成塔,淬炼精锐之师
整军扩编的命令于次日清晨传遍七县,马小丑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将七县的地方武装、新招募青年与原有主力部队整合为一支编制统一、战术协同、纪律严明的正规军,总兵力锁定在两万五千人——这个数字既能形成对周老虎的绝对兵力优势,又不会因过度扩编导致后勤崩溃。
兵力整合与编制划分
七县的兵力基础参差不齐,马小丑采用“混编融合”策略,彻底打破地域派系壁垒:
- 临城作为核心根据地,贡献八千主力(从原有一万两千人中筛选的精锐,含机枪兵、炮兵骨干);
- 固县、南和县各出三千人(经严格筛选,剔除老弱病残与贪生怕死者,保留青壮战力);
- 清河县及新归附三镇共出六千五百人(清河县原有地方武装四千,三镇归附武装两千五百);
- 新招募青年四千五百人(多为响应“保境安民”号召的农家子弟、流亡知识分子与手工业者,平均年龄二十岁)。
为确保部队指挥顺畅、战术协同,马小丑参照现代军队编制,将两万五千人划分为三个主力师、一个独立炮兵团、一个独立机枪营、一个后勤保障团与一个临时侦察连:
- 第一师(“虎贲师”):师长赵武,下辖第一、二、三旅,兵力八千五百人,多为原有主力精锐,配备火炮二十门、轻机枪八十挺、重机枪三十挺,作为此次南下的先锋部队,主攻济阳县;
- 第二师(“鹰扬师”):师长李四狗,下辖第四、五、六旅,兵力八千五百人,由地方武装与新兵混编而成,配备火炮十八门、轻机枪七十挺、重机枪二十八挺,负责侧翼掩护与夏津县方向的牵制任务;
- 第三师(“龙骧师”):师长暂由马小丑兼任,副师长为陈明(兼总参谋长),下辖第七、八、九旅,兵力八千人,作为战略预备队,配备火炮二十二门、轻机枪九十挺、重机枪三十二挺,驻守临城核心区域,随时准备驰援前线;
- 独立炮兵团:团长由原炮兵指挥官孙大牛担任,配备75毫米山炮五十门、82毫米迫击炮三十门,弹药储备炮弹八千发,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 独立机枪营:营长由老兵王铁柱担任,配备重机枪五十挺、轻机枪一百挺,作为机动火力,可随时增援关键战场;
- 后勤保障团:由林婉清统筹,下辖运输营、医疗营、补给营,配备运输马车三百辆、民夫一千五百人、战地医疗队五支,负责粮草、弹药、药品的运输与伤员救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