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锐咬了咬牙:“不管在哪,我们都得去找!”
吃过东西,稍作休整,赵锐三人换上了老王找来的便服,将武器藏在身上,朝着法租界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逢人就打听“上海来的白若曦医生”,有的人摇着头说不知道,有的人则露出警惕的神色——乱世之中,陌生人的打听总是让人提防。
他们先去了万国医院。这是一座洋式建筑,白色的墙面,尖顶的窗户,门口站着穿着制服的巡捕。赵锐上前询问,巡捕却不耐烦地挥手:“没有什么白若曦医生,这里只有洋大夫!赶紧走,别在这闹事!”
赵锐还想争辩,却被陈武拉住。“队长,别冲动,我们再去别处找找。”陈武低声说道,“这里是租界,硬碰硬吃亏的是我们。”
赵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大半天,他们跑遍了法租界的大街小巷,问遍了洋行、诊所、客栈,却始终没有白若曦的消息。有的店铺老板听说他们是来请医生去疫区,吓得连忙关门,嘴里念叨着“霍乱是瘟疫,沾上就死”;有的则劝他们:“白医生是大人物,怎么会去那种地方?你们还是死心吧!”
夕阳西下,天津城的灯火渐渐亮起,赵锐三人坐在街边的石阶上,脸上满是疲惫与焦虑。李岩看着手中那张被揉皱的疫情简报,声音沙哑:“队长,再找不到白医生,军营里的弟兄们……”
“找不到也得找!”赵锐打断他,眼神依旧坚定,“就算把天津城翻过来,我也要找到她!”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短褂的脚夫扛着一个沉重的木箱,从他们身边走过,嘴里嘟囔着:“这上海来的医疗队真奇怪,带着这么多洋机器,说是要去北方考察,怕不是去送死哦……”
“上海来的医疗队?洋机器?”赵锐猛地站起身,抓住脚夫的胳膊,急切地问道,“你说的医疗队,是不是白若曦医生带领的?他们在哪?”
脚夫被吓了一跳,挣扎着想要挣脱:“你干什么?放开我!我不知道什么白医生,我只知道他们在东码头接收货物,全是些铁盒子、玻璃罐子,还有穿的像粽子一样的衣服!”
“东码头!”赵锐心中一振,连忙松开脚夫,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元递给她,“多谢你!”
说完,他带着陈武与李岩,朝着东码头的方向狂奔而去。夜色中的码头灯火通明,搬运工人来来往往,远处的轮船鸣着汽笛,岸边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木箱,上面印着英文标识。赵锐三人穿梭在人群中,目光急切地搜索着——他们不知道白若曦长什么样,但脚夫说的“洋机器”“像粽子一样的衣服”,一定是西医的医疗设备与防护服。
偶遇名医:锋芒初露,绝境逢生
东码头的西北角,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正在忙碌着。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的在清点木箱,有的在组装一台带着镜头的铁架子(显微镜),还有的在整理白色的厚衣服(防护服),旁边停着几辆马车,上面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
人群中央,站着一位身着月白色旗袍的女子,头发挽成整齐的发髻,脸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温婉却眼神坚定。她正在仔细检查一个密封的箱子,时不时与身边的人低声交流,声音清脆,条理清晰。
“那会不会就是白若曦医生?”陈武低声问道。
赵锐没有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位女子。他看到她手中拿着一份文件,上面似乎写着“上海医疗队”的字样,而她身边的箱子上,印着“霍乱疫苗”“生理盐水”等英文,这些都是他在马小丑的书房里见过的名词——马小丑曾说过,西医对付霍乱,靠的就是这些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便服,快步走上前,在离女子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深深鞠了一躬:“请问,您是上海来的白若曦医生吗?”
女子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一丝审视与疑惑:“我是白若曦。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
听到“我是白若曦”五个字,赵锐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眼眶一热,几乎要落下泪来。他连忙从怀中掏出鎏金令牌与疫情简报,双手递到白若曦面前,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白医生,我是临城国民军锐锋特种队的赵锐,奉马小丑司令之命,专程从冀南夏津县赶来,请您救救我们!”
白若曦接过令牌与简报,目光落在“临城国民军”几个字上,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她确实计划过前往临城考察惠民医疗。但当她翻开疫情简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时,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夏津县爆发霍乱,三日确诊两百一十三人,死亡十人,疫情扩散至周边五个村落,现有病患无药可医,随时可能大规模死亡……”白若曦轻声念着,声音越来越凝重。她抬起头,看向赵锐,眼神中充满了专业的审慎:“你说的霍乱,有什么具体症状?病患是否有共同的饮水或食物来源?你们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