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率领的黑甲骑兵护送着马车,一路向西,蹄声踏碎了关中平原的寂静。越靠近咸阳,周遭的景象便愈发不同。田野阡陌纵横,沟渠体系完备,村庄井然有序,道路上往来的车马行人明显增多,且大多行色匆匆,带着一种与赵国迥异的、专注于目标和效率的气质。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律动,一种被严密组织起来的力量感。
赵姬坐在平稳行驶的新马车里,透过质地良好的车窗纱帘向外望去,心潮依旧难以彻底平复。王陵的恭敬迎接,如同给她们母子的身份盖上了一枚无形的玺印,宣告了她们苦难的终结和新生的开始。但越是接近那座传说中的都城,她心中那份因未知而产生的忐忑,便也如同车外的尘土般,悄然扬起。
她时不时地整理一下并不凌乱的发髻和衣襟,反复在心中默念着那些临时抱佛脚学来的秦国礼仪要点,生怕等会儿见了子楚,或者见了其他秦国贵人,会出什么差错,丢了颜面,也……丢了儿子的颜面。她现在的一切希望和底气,都系于那个久别重逢的丈夫,和儿子那崭新的、尊贵的“公子”身份之上。
赵政则依旧安静。他比母亲更专注于窗外的世界。关中平原的辽阔与富饶,与他记忆中赵国边境的崎岖荒凉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看到了远处如同黑色长龙般蜿蜒的水渠(或许是郑国渠的前身或其它水利工程),看到了田野中长势旺盛的、与赵国不同的作物,看到了道路上络绎不绝的、运送着粮食和军械的牛车车队……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和战争潜力。
他小小的眉头时而微蹙,似乎在思考这些景象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这个国家,与他长大的那个充满敌意和混乱的赵国,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外露着繁华下的颓靡与恶意,一个则内敛着秩序下的强大与冷酷。
数日之后,在一个天色有些阴沉的下午,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庞大得超乎想象的黑色剪影。
那不是山峦,而是一座城市的轮廓。
随着车马的靠近,那轮廓愈发清晰,也愈发令人窒息。
咸阳城!
与邯郸那种依循旧制、布局相对松散、充满了六国故都奢靡气息的城郭不同,咸阳的城墙更加高大、笔直、棱角分明,如同用巨大的墨线规划过一般。墙体的颜色并非邯郸常见的土黄色或青灰色,而是一种沉郁的、近乎玄黑的深色,仿佛是用无数吨的墨汁浸泡过,透着一股沉重无比的威严和压迫感。城墙之上,旗帜如林,无一例外,全是玄黑色的秦旗,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如同招展的亡灵之幡。
城门洞开,却不像邯郸城门那般喧嚣杂乱。门前有精锐甲士驻守,盘查森严,一切井然有序,连过往行商百姓都显得异常安静,不敢高声喧哗。整个城市,像一头沉默的、披着玄甲的洪荒巨兽,匍匐在渭水之滨,静静地吞吐着人流,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护送队伍没有受到任何盘查,王陵的黑旗所至,守城兵卒纷纷肃立让行,目光中充满了敬畏。
马车缓缓驶入了咸阳城。
城内的景象,再次冲击着赵姬和赵政的感官。
街道极其宽阔,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行,地面用黄土混合着某种材料夯实,平整而坚固。街道两旁,坊市区分明确,店铺林立,但少见赵国市井那种喧哗叫卖、人流摩肩接踵的景象,一切都显得更有秩序,甚至可以说……有些刻板。行人的衣着多以深色、尤其是黑色和褐色为主,款式简洁利落,少见赵国流行的宽袍大袖和艳丽色彩。人们的脸上,也少了几分闲适与慵懒,多了几分匆忙与凝重。
整个城市的主色调,就是黑。黑色的城墙,黑色的旗帜,黑色的瓦当,甚至许多建筑的外墙也涂成了深色。唯有在一些重要的官署、府邸和宫殿区域,才能看到作为点缀的、极其醒目而热烈的赤红色,比如宫殿的柱子、门窗的雕饰。这玄黑与赤红的搭配,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冷酷的视觉冲击,庄严、肃穆,却也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美学压迫感。
赵政扒在车窗边,小脸几乎要贴在纱帘上,那双黑沉的眼睛里,第一次清晰地流露出了一种名为“震撼”的情绪。他贪婪地看着眼前掠过的一切:那高耸的、如同巨人般俯瞰众生的望楼;那街道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肃然站立、如同黑色雕塑般的巡城甲士;那偶尔驶过的、装饰着玄鸟图腾的华贵车驾;还有远处,那片位于城市制高点的、更加巍峨磅礴、被无数宫殿群组成的巨大建筑综合体——咸阳宫。
这里没有邯郸市井那种扑面而来的、针对他个人的恶意和喧嚣,但却有一种无形的、更加庞大、更加冰冷、更加无处不在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针对某个人,而是笼罩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它源于绝对的秩序,源于森严的等级,源于那股凝聚在这座城市上空的、几乎凝成实质的强大意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天下一帝秦始皇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