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师贾那套冰冷严苛的法家理论,如同给嬴政(自入秦宫,尤其在正式启蒙后,叙述中可逐渐多用此名)的内心世界浇筑下第一层坚硬的基石。那是一个由规则、刑罚、秩序和绝对权威构成的内核,虽然冷酷,却异常清晰、稳定,与他过往经历的混沌无序形成了极其治愈(对他而言)的对比。他如同一个饥渴的旅人,贪婪地吸收着这些能解释世界为何如此、以及世界“应该”如何运转的冰冷逻辑。
而接下来登场的兵家老师——司马韬,其教授的内容,则更像是在这块冰冷基石上,开始锻造锋利的刀剑,并点燃了第一簇跃动的、名为“力量”与“征服”的火焰。
与吏师贾那副如同刚从律法竹简里爬出来的刻板模样不同,司马韬是一位身形挺拔、面容精悍的中年人。他曾在秦国边军担任过中级将领,因伤退役,后被选入宫中教授王子们兵法和骑射。他穿着一身半旧但干净利落的胡服便装,举手投足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一股淡淡的、洗刷不掉的沙场气息。他的眼神不像贾师那般浑浊冰冷,而是锐利如鹰,看人时仿佛在评估地形和敌情。
他的教学场所,也并非拘泥于书斋。更多的时候,是在宫苑内一处僻静的演武场旁,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用细沙和黏土堆砌而成的关中及山东六国地形沙盘。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皆按比例微缩,栩栩如生。
第一次上课,司马韬没有像贾师那样先立规矩,而是直接将嬴政带到了沙盘前。他看着这个年纪尚小、却已然显露出不凡沉静气质的学生,开门见山:“公子,可知兵者为何?”
嬴政仰头看着沙盘上那错综复杂的地形,黑眸中闪过一丝光芒,他回想起在来秦路上看到的那些战争遗迹,以及贾师口中“以力相争”的远古世界,尝试着回答:“兵者,争之力也。强国、拓土、止乱。”
司马韬眼中掠过一丝赞许,这孩子的起点不低。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公子所言不差,然未及其髓!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吐出那句千古名言,“然,更紧要者,兵者,诡道也!”
“诡道?”嬴政微微蹙眉,这个词对他而言既新奇又充满吸引力。
“正是!”司马韬手指在沙盘上虚划,“用兵之道,在于诡诈,在于变化,在于利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他开始引经据典,结合沙盘上的地形,讲述各种战术谋略。如何利用地形设伏,如何诱敌深入,如何声东击西,如何攻其不备……他的讲解不像贾师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动态的推演和假设,仿佛沙盘上那些微缩的城池和山脉之间,正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厮杀。
嬴政几乎是立刻就迷上了这种教学方式!与相对静态的律法条文相比,这沙盘推演更像是一场活生生的、可以由他参与和掌控的博弈!他那双沉静的眼睛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兴奋的光芒。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开始主动思考,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进去。
司马韬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点。他尝试着与嬴政进行简单的推演。他扮演据守函谷关的秦军,让嬴政扮演率领联军进攻的“敌方”将领。
起初,嬴政的进攻显得有些稚嫩和直接,屡屡在函谷关险峻的地形和司马韬模拟的秦军强弩下受挫。但他学习的速度快得惊人!几次失败后,他便开始模仿司马韬之前讲授的“诡道”,尝试分兵佯攻,试图调动守军。
司马韬心中暗赞,此子悟性极高!他决定增加难度,模拟一场发生在开阔地的野战。双方兵力相当,阵列分明。
推演开始,司马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嬴政,在仔细观察了沙盘上象征河流、丘陵的微小起伏后,做出了一个让司马韬都感到有些意外的决策。
他并没有寻求正面决战,而是将自己左翼的一小部分兵力(在沙盘上不过是几枚代表步兵的小石子),故意暴露在司马韬优势兵力的锋镝之下,并且指挥这支小部队且战且退,显得慌乱不堪,仿佛指挥失灵。
“公子,你这是……”司马韬有些不解,这种自损兵力的行为,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无疑是冒险的。
嬴政的小脸紧绷,全神贯注地盯着沙盘,声音因兴奋而略显急促,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此部为饵,诱敌深入。先生主力若追,阵型必凸前,其侧翼……便暴露于我主力矛头之下!”
他伸出小手,将代表自己主力的一枚较大的青铜战车模型,猛地推向司马韬因追击而略显脱节的主力侧翼!同时,之前佯败的那支小部队,也突然停止后退,死死缠住了司马韬追击部队的尾巴!
一瞬间,沙盘上的形势陡变!司马韬的主力被局部分割,陷入了被前后夹击的困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天下一帝秦始皇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