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苏碗三岁了。言行举止已如同五六岁的孩童般有条理,口齿清晰,常常说出些令人惊讶的话来,成了苏家小院的“开心果”,连不苟言笑的苏明远,归家后也常抱着她逗弄片刻。
苏明远偶尔会在休沐日,于家中那张掉漆的书桌上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书。用的是一方劣质石砚,墨条也是下品,磨出的墨汁不仅常有砂砾,且易晕散,带着一股不太好闻的异味。
这日,苏明远正对着一份被墨点污了的文书叹气。那是他需誊抄报送衙署的文书,一个不慎,偌大一个墨点晕开,整张纸便废了。
苏碗正坐在旁边的小杌子上,看婉娘教她认布样子。听到父亲的叹息,她放下手中的碎布,溜下杌子,跑到父亲身边,踮着脚看了看那份染污的文书,又看了看父亲正在研磨的墨汁。
她没说话,转身跑开。不多时,她端来一小碗清水,手里还拿着几颗从赵嬷嬷做饭用的香料罐里摸来的花椒。
“爹爹,水。”苏碗将碗推过去。
苏明远正心烦,以为女儿要喝水,随口道:“碗儿自己喝,爹爹忙着。”
苏碗摇摇头,踮起脚,将几颗花椒丢进苏明远正在磨墨的砚台里。“爹爹,磨磨。”她用小手指着砚台。
苏明远一愣,不明所以。但见女儿目光殷切,便下意识地继续研磨起来。奇怪的是,加入了花椒和少量清水后,墨块似乎变得顺滑了些,磨出的墨汁也细腻了不少,那股异味似乎也减淡了。他试着蘸墨书写,发现墨迹干得快,且不易晕染。
“咦?”苏明远颇为惊奇,放下笔,抱起女儿,“碗儿,你这是从何处学来的?”
苏碗眨着大眼睛,一脸天真,用小手指着灶房方向:“看嬷嬷做饭,油油腻腻,用花椒水洗,就干净了。墨墨臭臭,也洗洗。”
她自然不能说这是利用了花椒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改善墨汁粘度和分散性,还能掩盖劣质墨料的异味,只推说是模仿赵嬷嬷洗碗。
婉娘在一旁听了,放下手中的针线,笑道:“咱们碗儿真是个细心观察的,竟能举一反三,将灶房里的巧思用到书房里来了。”
赵嬷嬷也闻声过来,得知原委后乐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嘛!姐儿聪慧,随老爷夫人!这法子好,往后老爷写字就不怕污了纸张了。”
苏明远看着那份不再被新墨点污染的文书,又看看一脸无辜的女儿,心中既欣慰又有些复杂。女儿似乎格外聪颖,尤其是在这些“物尽其用、改善其质”的事情上,总有些出乎意料的小巧思。他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将她放下,心中那份因清贫而生的郁气,似乎也被这小小的惊喜冲淡了些。
苏碗重新坐回自己的小杌子上,拿起碎布,嘴角悄悄弯起一个弧度。三岁的她,已经能用符合她年龄的方式,不着痕迹地展现她的“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成功地让家人开始习惯她的“与众不同”。她知道,这些小小的“奇迹”,正在为她未来更大的计划,一点点铺平道路。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品豆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