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婉忙于应对钱万贯的暗中手段,并竭力稳固云雾坳根基之际,苏记铺子本身的经营,也迎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首在孩童间传唱的童谣,影响力持续发酵。加之苏婉之前送入各府的咖啡渣盆栽和那些精巧的小物件,无形中也为苏记做足了软性宣传。渐渐地,铺子里除了以往的老主顾,开始出现一些新的面孔。
这些新客多是一些家境殷实、见多识广,或是对新奇事物抱有浓厚兴趣的士绅、文人,乃至一些家中颇有资财的闲散子弟。他们来到苏记,并非只为那一杯清茶或甜饮,更多的是冲着那传说中的“咖啡”而来。
“掌柜的,听闻贵店有海外奇饮,名为‘咖啡’,风味独特,提神醒脑,可否让某一试?”一位摇着折扇、衣着讲究的年轻公子,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柜台后陈列咖啡豆的琉璃罐。
娟子如今应对起来已是驾轻就熟,笑着引其入座,奉上清水,然后熟练地介绍起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及其风味特点,最后根据客人的偏好,推荐了醇厚度适中的中焙咖啡,现场手冲。
当那股浓郁而独特的焦香伴随着蒸腾的热气弥漫开来时,不仅那位公子,连旁边几桌的客人也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投来好奇的目光。
那公子浅尝一口,初时眉头微蹙,显然被那强烈的苦味冲击,但他并未立刻放下,而是细细品味了片刻,眼中渐渐露出惊异之色:“嗯……此味果然迥异于茶!初觉其苦,然回味竟有甘醇,且……确有一股热流直冲囟门,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妙!实在是妙!”
他这番毫不掩饰的赞叹,顿时引起了其他观望者的兴趣,当即又有几人表示要尝一尝。一时间,铺子里竟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咖啡品尝”风潮。
这些新客与以往购买甜叶菊茶或梨花膏的客人不同,他们更注重体验和背后的文化意味。有人询问咖啡的来历与传说,有人探讨冲泡的技巧与器具,甚至有人对苏婉能将此异域之物成功培育并开发出多种用途表示出极大的钦佩。
“苏东家真乃奇女子也!”一位老秀才捻须叹道,“不仅能于商海立足,更能于农事工巧上别开生面,实为我辈楷模!”
这些赞誉通过客人之口,又进一步扩散出去,为苏婉和苏记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与名声。连带着,铺子里其他饮子和商品的销量也有所提升。
周文焕看着铺子里这番新气象,老怀大慰,对苏婉道:“婉儿,看来这‘咖啡’之名,算是渐渐传开了!这些新客,皆是潜在的大主顾,若能稳住,于我们日后发展,大有裨益!”
苏婉亦感欣慰,但她看得更远:“周伯伯,名声固然可喜,但根基仍在品质与信誉。这些客人见识广,要求也高,我们更需精益求精,无论是咖啡豆的烘焙,还是冲泡的服务,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此外,”她顿了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意,还有信息。多与他们交谈,或能知晓更多州府乃至京城的动向。”
她注意到,这些新客中,偶尔会有人提及州府官场的某些人事变动,或是京城流行的新鲜事物,这些信息虽零碎,但拼凑起来,或许能让她对大局有更清晰的认知。
于是,在忙碌的经营之余,苏婉也会抽空与这些看起来颇有见识的客人交谈几句,不卑不亢,言之有物,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悄然收集着外界的信息。豆香袅袅中,苏记铺子仿佛成了一个特殊的信息交汇点,既贩卖着独具风味的饮子,也链接着更广阔的世界。而苏婉,则在这豆香与信息的流动中,更加沉稳地经营着她的现在,筹谋着她的未来。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品豆妃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