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张陆桉一直悬在喉咙口、几乎要窒息的心,终于稍稍落下了一些,一股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暖流开始在心间小心翼翼地流淌、扩散。能得到一位在出版界深耕多年、阅稿无数的资深编辑如此直白而切中要害的肯定,尤其是对他“史料扎实”这一点的认可,无疑是对他这几个月来所有挑灯夜战、反复查证的努力,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借鉴”背后所付出的心血,最大的慰藉和最强的定心丸。
然而,就在他几乎要松一口气的时候,李文瀚的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显而易见的审慎与作为决策者必须考虑的务实风险,仿佛刚才的赞誉只是为了给接下来的“但是”做铺垫:“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他的手指停止了敲击,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姿态更为正式,“这种写法,在目前的国内图书市场上,尤其是在我们这类以严肃文学和学术着作为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历史类产品线中,还属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异数’,甚至可以说是‘异类’。它的市场定位究竟在哪里?目标读者群体到底有多大?上市后的具体接受度如何?读者们的真实反馈会是怎样?还有,是否存在潜在的争议点?比如,史学界一些观念传统的同仁,是否会认为这种写法过于‘轻佻’、‘不庄重’,甚至是对历史缺乏敬畏?这些,统统都是未知数,是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领域。”
张陆桉的心又跟着提到了半空中,如同被一根细线吊着,晃晃悠悠。他知道,所有铺垫之后,“但是”之后的内容,才是真正决定他书稿命运的关键。
李文瀚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在沉稳如山的黄教授和紧张得几乎僵硬的张陆桉之间扫过,最终,那带着权衡与探索意味的视线,牢牢锁定在张陆桉年轻而充满期待与不安的脸上,说出了那句决定性的、将影响深远的提议:
“所以,基于目前这种‘前无古人’的状况和诸多不确定性,如果我们直接进行大规模的首印、全国范围的铺货和强势的市场推广,无论对你个人,还是对我们出版社来说,风险都相对较高。因此,我和社里几位负责历史与市场板块的同事初步商议后,有一个相对稳妥的想法……”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强调接下来的话的重要性,然后清晰地、一字一句地吐出了那个将决定《洪武大帝》初始命运的词:
“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先尝试小批量印刷一批,比如,首印量定在五千到一万册之间,投放市场进行‘试水’?”
“试试水?”张陆桉下意识地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商业词汇,大脑有一瞬间的空白。
“对,就是‘试水’。”李文瀚肯定地点点头,随即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解释道,“这是一种在出版行业,尤其是面对创新性较强或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书稿时,常会采用的策略。说白了,就是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先让书与真实的读者见面,看看市场的第一反应。我们通过监控初期的销售数据、收集书店和渠道的反馈、密切关注读者在报刊杂志和新兴网络平台上的评价、以及观察学术界可能的声音,来综合评估这本书的真正潜力、读者画像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调整或强化的方向。如果市场反响热烈,读者认可度极高,销售势头良好,那么我们立刻就可以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加大投入,进行增印、全国范围的铺货和更有力的宣传推广。反过来,如果市场反响平平,或者争议声音过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和控制范围,我们也能够及时止损,将影响和损失都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对于你这位新人作者,对于我们出版社,在当前阶段,都是一种更稳妥、更负责任,也是更具操作性的方式。”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阵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窗外远处传来的模糊城市噪音,以及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书堆上投下的、一道道明暗相间的光栅,在无声地移动。
张陆桉深深地低下了头,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无比的风暴与运算。试水……不是一锤定音的全面出版,一炮而红,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需要耐心等待市场检验的开始。这意味着,他的书终于获得了一个真正走向公众、接受检阅的宝贵机会,但它的前途,它的生死,依旧笼罩在浓雾之中,需要靠无数陌生读者的选择、靠市场的残酷规则来最终决定。这种悬而未决、将命运交由他人评判的感觉,比直接的、干脆利落的拒绝,更让人心潮起伏,五味杂陈。
他偷偷地、几乎是带着一丝求助意味地,抬眼看向坐在一旁的黄剑知教授。黄教授面色平静无波,端着一次性纸杯,轻轻呷了一口里面可能已经微凉的茶水,仿佛对这个提议早已了然于胸,并不感到意外。他放下茶杯,才缓缓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带着长者特有的智慧和安抚力量:“文瀚的这个建议,是稳妥之道,也是老成之举。治学与出版,看似领域不同,但道理有相通之处,有时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先听听市场最真实的声音,看看广大读者雪亮的眼睛如何评判,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未必是坏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