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黄亦玫在一种奇异的宁静中醒来。张陆桉还在熟睡,一只手臂自然地搭在她腰间,呼吸均匀绵长。她小心翼翼地移开他的手臂,披上丝质睡袍,走到阳台上。
威尼斯的黎明带着海水的咸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运河对岸,一个早起的渔夫正在整理渔网,动作熟练而从容。黄亦玫靠在铁艺栏杆上,看着这座正在苏醒的水城,忽然有种想要永远留在这里的冲动。
又比我起得早。张陆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睡袍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杯子,递给她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酒店服务员刚送来的。
咖啡的香气在晨雾中格外浓郁。黄亦玫接过杯子,小啜一口:我在想,如果能永远这样该多好。没有工作,没有压力,只有我们两个人。
张陆桉从身后环住她,下巴轻抵她的发顶:那我们就努力把这种感觉带回去。在北京的家里,也要有这样的早晨。
七点半,他们按照张陆桉的计划出发。他没有告诉黄亦玫目的地,只是神秘地牵着她穿过一条又一条小巷。威尼斯的早晨很安静,只有当地居民推开百叶窗的声音和远处集市准备开张的喧闹。
到了。张陆桉在一扇不起眼的木门前停下。门上的招牌写着Academia delle Belle Arti。
艺术学院?黄亦玫惊讶地看着他。
张陆桉微笑着推开门:我预约了一位老教授的私人课程。
学院内部别有洞天,中庭里种满了橄榄树,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授正在那里等候,他穿着沾满颜料的工作服,眼神却异常明亮。
欢迎,来自东方的朋友。老教授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我是马可·贝里尼,今天将由我带领你们探索威尼斯画派的奥秘。
画室设在二楼,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画架上已经准备好了画布和颜料,窗外正对着大运河,景色美得令人屏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威尼斯画派的光影技法。贝里尼教授拿出一本画册,翻到提香的作品,注意看大师是如何捕捉威尼斯特有的光线的——柔和、温暖,带着水汽的氤氲。
黄亦玫从小就喜欢绘画,所以才上的美院。在教授的指点下,她好像更进一步了。张陆桉则选择了素描,他用炭笔捕捉着窗外运河的景色,笔触精准而富有感情。
你很擅长这个。休息时,黄亦玫走到张陆桉身边,惊讶地看着他的画作。
张陆桉不好意思地笑了:和你在一起后悄悄学的。
中午,贝里尼教授带他们到学院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用餐。这家店隐藏在一个僻静的庭院里,只有当地人才知道。
尝尝真正的威尼斯家常菜。教授热情地为他们点菜,海鲜汤、墨鱼面,还有我妻子最拿手的提拉米苏。
用餐时,贝里尼教授讲述了自己家族与威尼斯艺术的故事。他的曾祖父是19世纪着名的玻璃工艺师,祖父是建筑师,父亲则是雕塑家。
在威尼斯,艺术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老教授说,就像运河里的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这番话让张陆桉若有所思。他放下刀叉,认真地说:其实写作也是如此。当文字成为表达内心的方式,它就不再是工作,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黄亦玫在桌下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知道,这句话道出了张陆桉一直以来对写作的态度。
下午的课程更加深入。贝里尼教授教他们如何用画笔表现威尼斯建筑特有的质感——历经风雨的石材、斑驳的墙面、锈蚀的金属。
每一道裂纹都是一个故事,教授指着窗外一栋古老建筑上的裂缝说,就像每个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黄亦玫在画布上仔细描绘着这些细节,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理解美。
课程结束时,贝里尼教授送给他们一人一本素描本和一套画笔:记住,艺术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它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离开艺术学院,夕阳已经将运河染成金色。黄亦玫抱着画具,心情格外愉悦。
谢谢你安排这个课程,她说,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蜜月礼物之一。
张陆桉微笑地看着她:我知道你会喜欢。
傍晚,他们按照计划乘坐贡多拉游览威尼斯的小运河。船夫是一个健谈的年轻人,名叫卢卡,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家族世代都是贡多拉船夫,卢卡一边娴熟地划着船,一边向他们介绍,我祖父的祖父,就曾为拜伦爵士划过船。
小船在狭窄的水道中穿行,两岸是斑驳的古老建筑。卢卡指着一条不起眼的水道说:那是威尼斯最窄的运河,只有一艘贡多拉可以通过。
水道确实狭窄得惊人,船桨几乎要碰到两侧的墙壁。但在穿过水道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隐秘的小广场出现在眼前,广场中央有一口古井,几个孩子在井边玩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