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的越地,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滋养着一方灵秀。诸暨苎萝山下,清澈的浣纱溪日夜流淌,溪边的青石上,常有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少女驻足。她名夷光,因居于西村,乡邻皆称其西施。彼时的她,还不知自己将卷入一场牵动天下的生死博弈,只是每日伴着溪水的潺潺声,重复着浣纱、织布的寻常生活。
西施家境贫寒,父亲以砍柴为生,母亲靠浣纱补贴家用。但贫寒的家境掩盖不住她的绝世容颜,“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后世对她容貌的极致描绘。在那个尚无胭脂水粉的年代,她的美是天然去雕饰的灵动 —— 柳叶眉下一双含情目,顾盼间似有水波流转,肌肤在江南水汽的滋养下莹白如玉,即便是粗布衣衫,也难掩其身姿婀娜。
每日清晨,西施便挎着竹篮来到溪边浣纱。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水面,她纤细的手指在水中轻搅,素白的纱线在碧波中起伏,与她的倒影交相辉映,引得游鱼纷纷沉入水底,这便是 “沉鱼” 之美的由来。乡邻们常说,西施浣纱时,连溪水都会放慢流速,仿佛不忍惊扰这份动人的景致。
少女情怀总是诗,西施也曾有过懵懂的爱恋。邻村少年范蠡时常路过苎萝溪,他时任越国大夫,奉越王之命体察民情。一次偶然的相遇,范蠡见西施在溪边浣纱,身姿绰约如弱柳扶风,惊为天人。而西施见这位气度不凡的青年目光温和,并无轻薄之意,也不禁心生好感。两人偶尔会在溪边闲谈,范蠡向她讲述山外的世界,西施则为他唱越地的歌谣,一段青涩的情愫在溪畔悄然滋生。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战争的阴云打破。公元前 494 年,吴越夫椒之战爆发,越军惨败,越王勾践被俘,越国沦为吴国的附庸。消息传到苎萝溪畔,村民们惶恐不安,西施的父亲也被强征入伍,从此杳无音信。看着乡亲们流离失所,听着远方传来的战火声,西施心中第一次燃起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她还不知道,这份忧虑将很快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
会稽山的石室中,越王勾践身着囚服,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卧薪尝胆” 的誓言在他心中日夜燃烧,复国的念头从未熄灭。大夫文种向勾践献上 “伐吴九术”,其中最毒辣也最隐秘的一计便是:“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勾践深以为然,立刻命范蠡在全国寻访绝色女子。范蠡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苎萝溪畔的那位浣纱少女。他深知此去意味着什么 —— 一旦选中西施,她将成为政治棋盘上的棋子,终身难以再回故土,更遑论两人之间那点朦胧的情愫。但家国大义面前,个人情感只能暂且搁置。
范蠡再次来到苎萝村时,神色凝重。他向西施的母亲说明来意,老人家泪流满面,不愿将唯一的女儿送入虎口。西施得知消息后,彻夜未眠。她想起父亲征战未归,想起乡亲们遭受的苦难,想起越王被俘的屈辱。这个从未走出过山村的少女,在个人幸福与家国存亡之间,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抉择。
“只要能让越国复兴,让百姓安宁,夷光愿往。” 次日清晨,西施对范蠡说道,眼中虽有泪光,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将自己常用的浣纱石擦拭干净,把母亲缝制的布鞋仔细收好,最后望了一眼熟悉的苎萝溪,毅然踏上了未知的前路。
与西施一同被选中的,还有另一位美女郑旦。两位少女告别家乡,随范蠡来到越国都城。在这里,她们并未立即被送往吴国,而是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特殊训练。勾践为她们建造了美人宫,聘请各地名师,教授她们礼仪、歌舞、琴棋书画,甚至还有权谋策略和魅惑之术。
每日清晨,西施和郑旦便要学习走猫步,身着长裙在铺着细沙的庭院中行走,要求脚印轻盈均匀;午后学习琴瑟,弹奏的曲目多是哀怨缠绵之调,意在培养动人的气质;夜晚则研习史书,了解吴国的宫廷秘闻和夫差的性情喜好。西施天资聪颖,不仅很快掌握了各项技艺,更在学习中逐渐理解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训练期间,范蠡时常前来探望,有时会带来苎萝溪的消息,有时会与她们分析吴越局势。看着曾经青涩的浣纱女日益变得风华绝代、智计过人,范蠡心中既有欣慰,也有难以言说的酸楚。而西施望着眼前这位引导自己走向非凡人生的男子,情感也愈发复杂,家国重任与个人情愫在她心中反复交织。
三年期满,西施与郑旦已脱胎换骨。她们不仅容貌绝世,更兼具优雅的仪态、动人的歌喉和过人的智慧。勾践亲自查验训练成果,当看到西施轻移莲步、曼声歌唱时,不禁感叹:“如此佳人,夫差必为所惑。”
公元前 490 年,越国向吴国献上西施与郑旦,以及大量珍宝。吴王夫差闻讯,亲自在姑苏台迎接。当西施身着华服、款款走下马车时,夫差瞬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只见她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映雪,一颦一笑都动人心魄,相比之下,宫中佳丽皆成俗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