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究还是存了一丝理智,没有说出臣服二字。
但那姿态,那语气,已然与臣服无异。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为蒙古,也为自己,争取一个生存下去的空间。
与这样的非人神只为敌,代价他承受不起,蒙古也承受不起。
杨过静静的听着忽必烈这番肺腑之言,心中亦是略有波澜。
他没想到,自己这被迫反击的一剑,竟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击垮了这位枭雄的争霸之心。
这倒省去了他日后许多麻烦。
他看着忽必烈那彻底失去光彩的眼神,知道对方所言非虚。
经此一役,忽必烈心中那与自己在战场上争雄的火焰,已被自己那一剑彻底斩灭。
“王爷能作此想,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杨过淡淡开口,语气依旧平和:“我此行目的已达,便不久留了。望王爷好自为之。”
说罢,他不再多言,对着忽必烈微微颔首,算是最后的致意,随即转身,再次向着营外走去。
这一次,再无人敢阻拦,甚至连抬头直视他背影的人都寥寥无几。
所有蒙古将士,都如同恭送神只离去一般,深深的低着头,直到那青衫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的尽头,那股笼罩在全场的、令人窒息的恐怖威压,才仿佛渐渐散去。
然而,那一剑的风采,那尸山血海的景象,以及王爷那彻底颓丧的姿态,却已如同最深的烙印,永远刻在了每一个目击者的心中。
邢州大营的这场变故,以及杨过那近乎通神的一剑,必将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引发难以想象的巨震。
而忽必烈,这位原本野心勃勃的蒙古王爷,也在这一天,亲手埋葬了自己与那位青衫客在战场上争锋的野心。
杨过离开了那片依旧被血腥与恐惧笼罩的邢州大营,身后是彻底被慑服、雄心壮志几乎被一剑斩灭的忽必烈,以及数万噤若寒蝉、视他如神魔的蒙古大军。
他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唯有此行目的圆满达成的平静,以及一丝对于忽必烈最终低头的、微不可察的欣然。
忽必烈,这个名字在他心中的分量,远非蒙古大汗蒙哥或其他宗王可比。
这不仅是因为忽必烈是如今蒙古在东方最具权势、也最具威胁的统帅,更因为杨过深知,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中,此人将是覆灭南宋、建立大元王朝的元世祖!
其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以及笼络人心的本事,皆属顶尖。
在杨过看来,蒙古铁骑固然可怕,但真正难缠的,正是忽必烈这等既有雄才大略,又懂得灵活变通、善于学习的枭雄。
如今,这个他视为平生最大劲敌的人物,竟被自己以绝对武力彻底打服,亲口承认放弃了在战场上与自己争锋的念头,甚至隐隐流露出一种“只要你不来打我,我绝不敢再惹你”的臣服姿态,这如何不让杨过感到一丝轻松与快意?
这意味着,来自北方最锋利的那把刀,其刀锋已然转向,至少,不会再轻易指向他与大宋。
未来的道路,似乎真的变成了一片坦途,只待他按部就班地推动科技发展,整军经武,收复河山,乃至更广阔的天地。
至于忽必烈心中那“若蒙古不敌,便与国共存亡,只求别再遇上你”的复杂心绪,杨过也能隐约感知。
那是一种枭雄末路的无奈,也是一种认清现实后的理智选择。
对此,杨过并无怜悯,却也无需再落井下石。
只要忽必烈遵守承诺,暂且相安无事,便是最好的结果。
归心似箭,杨过将轻功施展到极致,比去时更快,不过十余日,那巍峨雄壮的襄阳城墙便已遥遥在望。
而此刻的襄阳城,与他离去时相比,气氛已然大不相同。
城头之上,宋字大旗与杨字认旗迎风猎猎作响,守城兵士个个精神抖擞,甲胄鲜明。
更令人惊讶的是,从城门洞开始,沿着入城的主干道两侧,竟是黑压压的挤满了人群!
男女老少,士农工商,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自发地聚集到了这里!
他们翘首以盼,脸上洋溢着激动、期盼与无比崇敬的神色。
早在数日前,便有从北地传来的零星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入襄阳,说杨过大侠单枪匹马闯入蒙古邢州大营,与那忽必烈王爷谈判,逼得蒙古人低头云云。
消息肯定是假的,毕竟不可能比杨过回来的速度还快。
可即便如此,却也足以点燃全城百姓的热情!
杨过之于襄阳,便是守护神,是信仰!
他每一次出手,都关乎这座城池乃至整个大宋的安危!
这几日,他们一直自发聚集起来,等待杨过的归来,只是一直没有等到。
只是今日,确实等到了杨过的归来。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看!是杨大侠!杨大侠回来了!”
这一声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瞬间,整个襄阳城沸腾了!
“杨大侠!”
“杨将军回来了!”
“苍天有眼!杨大侠平安归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