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庇佑……他定有神灵庇佑啊!”
忽必烈猛的站起身,在帐内来回踱步,眼神由震惊逐渐转为释然,甚至带着一丝狂热的庆幸。
“是了!若非天命所归,身负神异,怎能如此?我败于他手,非战之罪,实乃天意!天意不可违啊!”
想通了这一点,忽必烈只觉得长期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刹那间不翼而飞!
所有的憋闷、自我怀疑,都找到了一个完美且无法反驳的解释。
他不是输给了凡人,他是输给了天命,输给了神明在世间的代言人!
这有什么好丢脸的?
相反,自己能早早认清形势,归顺于天命所归之人,这岂不是说明自己同样独具慧眼,顺应天时?
一种奇异的舒服感流过忽必烈的全身。
他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失败,反而为自己正确无比的选择感到自豪。
这段时间,自从彻底归心,按照杨过的指示行事以来,他整合部众异常顺利,内部隐患被清除,实力反而比之前更为凝聚精干。
这不正是顺天者昌的最好证明吗?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封密信上,眼神变得坚定而炽热起来。
西征!争夺汗位!
这不仅是为了完成杨过的命令,此刻,更成为了他证明自身价值,实现黄金家族荣耀,同时稳固自己在杨过未来新朝中地位的关键一步。
“蒙哥兄长,还有阿里不哥……你们以为大汗之位是那么好争的么?”
忽必烈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笑意,眼中燃烧起久违的野心火焰:“如今我忽必烈,已非昔日之忽必烈。
我背后站着的是杨公,是天命!麾下二十万控弦之士,兵精粮足,岂是尔等可比?”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率领铁骑西征,扫平诸王,登上大汗宝座的那一刻。
虽然他知道,即便成了蒙古大汗,也依然是杨过麾下之臣,但那种执掌庞大帝国、号令草原的快感,以及能为杨过立下开疆拓土、安定北疆之大功的前景,依然让他心潮澎湃。
“来人!”忽必烈沉声喝道。
帐帘掀开,侍卫躬身入内。
“传令各部,集结所有兵力,筹备粮草军械!即日起,全军进入战备,随本王西征!”
……
北地边陲,寒风渐起。
杨过立于一处新立起的界碑旁,碑上华夏北疆四个大字铁画银钩,是他亲手以剑气刻就。
身后,是无垠的、已纳入掌控的广袤土地。
前方,则是苍茫的蒙古草原。
他收到了忽必烈已开始行动的消息,并不意外。
一切,都在按照他预设的轨道运行。
收复中原,平定燕云,打下辽东……
这仅仅是第一步罢了。
毕竟东北地区的大局还没有稳定,需要时间处理一下。
而另一边,忽必烈的西征,将搅动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也为他的天下棋局,落下至关重要的一子。
接下来,该是把东北地区稳定下来,然后回师中原,整合内部,消化这前所未有的胜利果实。
同时,静观其变,等待西方传来的消息了。
天下归一,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杨过负手而立,衣袂在朔风中飘飞,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临安城中那几位翘首以盼的妻子,看到了汴梁城中忙碌的文云孙,也看到了正在草原上点兵、野心勃勃的忽必烈……
他多年的积累发展,终归是有了作用了!
......
东北的平定,顺利得超乎想象。
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历经契丹、女真、蒙古的轮番统治与清算,早已地广人稀,统治结构松散如沙。
杨过深知,在此地推行如中原般细致的郡县管理,非但耗时费力,且短期内难见成效。他采取了更为务实而高效的策略。
大军所至,传檄四方。杨过明确宣告:凡愿归顺大宋,承认杨过元帅权威者,无论原为何职,是蒙古达鲁花赤,还是部落首领,亦或是地方豪强,皆可留任原职,甚至依其表现与辖区重要性,加以封赏,纳入新朝体系。
此令一出,原本因蒙古势力收缩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方势力,大多如蒙大赦,纷纷携户籍图册、兵马名册前来投诚,宣誓效忠。
当然,总有例外。
一些深受蒙古恩惠,或自恃勇力、冥顽不灵者,试图挑战杨过的权威。
对于这些人,杨过处理得干脆利落。
在辽阳府,原蒙古委任的留守达鲁花赤,是个顽固的老派蒙古贵族,平日里鱼肉百姓自不必说,如今更是声称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聚集了千余亲信,闭门不纳。
杨过甚至未曾亲至,只派出一支千人规模的火器营。
一轮火炮轰击,将那达鲁花赤府邸连同小半段城墙化为齑粉,负隅顽抗者尽数灰飞烟灭。
消息传开,周边尚存观望之心的城镇,再无一丝犹豫。
亦有少数汉官或本地部族首领,虽不愿归顺,但为人还算正派,在地方上素有清名,只是困囿于忠臣不事二主的迂腐观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